
【中國鞋網-創新營銷】信息技術推動媒介形態的更新,對營銷傳播學也產生了催化作用。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媒體時代,現代企業的營銷模式急需轉型。近期”微營銷”無疑是營銷中的熱點,很多傳統企業從“微營銷”中發現了一片新的藍海,紛紛開通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官方賬號,或者是做了自己的app,希望借助這種全新的方式開辟自己企業新的未來。而企業、商家又該如何科學運用“微營銷”手段來拓寬市場、贏得受眾?
微平臺 讓企業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信息技術推動媒介形態的更新,對企業營銷也產生了催化作用。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媒體時代,現代企業的營銷模式急需轉型。“有人認為,新媒體環境下的營銷方式的變化不過是新瓶裝舊酒,這種理解是不對的,新媒體不是傳統媒體的衍生,因為新媒體環境下傳播主體無限增多,傳播內容的海量化導致消費者注意力高度分散。”泉州市有度廣告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孝寬表示,在運用新媒體手段和平臺時,企業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找到市場的需求點、如何將信息有效地傳播到目標客戶手中,而這也是當前“微營銷”手段大熱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們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
在市區南俊新街經營外貿服飾店的小張在新店開張不久后就在微信上用店名注冊了一個賬號,小張告訴記者,來店里的客人不管是新老客戶,自己都會邀請他們關注該賬號。“一方面,我通過微信發布新貨信息消費者可以及時收到,另一方面,消費者平時發布的一些信息我也可以第一時間查看,了解他們需要什么,最近在關注什么。”
“在營銷和消費界備受爭議的是,企業讓消費者相信他們‘需要’許多物質的東西,而且如果他們不擁有這些‘必需品’,就會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營銷者通常運用一個平臺來告訴消費者他們需要的,甚至是消費者該要的。
廈門灝景傳媒泉州市場總監楊光宇談到微信時表示,微信的出現以及推陳出新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基本的溝通、聯系、交友、人際的需要,而不是騰訊先制造出微信,人們才有了這些需要,它僅僅是營銷者滿足我們需要設計出來的方式。“所以,就這點來看,只要人們有需要存在,不管是微信5.0也好,6.0、7.0、8.0甚至更多都不會影響營銷者,因為有需要,就有消費。”
制勝點 提升互動是成功的關鍵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消費者每天都會受到大量的信息轟炸,這些信息無非是想讓我們該買什么,不該買什么,從而達到改變我們對其產品的態度。
與過去那些傳統媒體相比,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在運作方式與內容上一系列的改變,注定了“微營銷”與傳統營銷的不同。“傳統營銷是‘推’式的,不管消費者是否愿意,將事先制作好的內容推向受眾;而‘微營銷’是‘拉’式的,需要用微信、微博內容主動吸引粉絲的關注,吸引受眾主動分享、轉發,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營銷信息的傳播。”泉州市廣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曉認為,對于微信而言,它本身就是一種傳播方式。“可以說不用搞太多廣告,廣大的網友和用戶就是最大的傳播途徑。”
當很多人通過微信了解信息時,而我們的大部分服裝企業卻還沒有利用微信免費平臺的意識,沒有想到利用微信來開發挖掘更多的商機,包括客戶服務和營銷活動。其實,利用微信平臺進行營銷根本不難,通過建一個公眾賬號,發布企業信息,既方便客戶找上門,又樹立企業品牌。目前,一些服裝企業的微信朋友圈數量竟多達上萬,比普通的企業內刊發行面還要廣。
用現代技術引領傳統商業升級,是未來眾多企業打破傳統營銷瓶頸的利器。
而善于制造話題,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和互動是“微營銷”的關鍵。納瀾特(泉州)鞋服有限公司總經理謝燦陽指出,目前,在微博、微信上,許多企業直接發布新產品或公布企業相關動態,用戶的轉發率和評論率都不高。而通過發起互動話題,或回答用戶疑難問題的形式,獲得的傳播和互動效果比較好。“此外,針對企業微博、微信的維護,不應僅是一個管理員的職責,可引導企業內部員工多關注微博、微信,并參與互動,以提升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交流氛圍。”
“副作用” 鑒別和謹慎地使用
縱觀微信推出的“掃一掃”、“綁定銀行卡”等業務,讓人無不享受著方便帶來的快樂,一時間吸引過億的用戶群,也讓它成為眾多企業爭先搶奪的營銷新陣地。然而,對于企業而言在選擇新興的“微營銷”平臺時,也需結合自身特色、文化需求,否則也會產生“副作用”。
蔡曉提醒道,企業“微營銷”同樣要以文化積淀為前提,既要對企業文化和品牌文化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和深刻認識,同時對于社會大眾主流文化、其他企業和品牌的文化和營銷所涉及的各個國家相應文化也要有所研究,避免無謂的沖突造成損失。蔡曉舉了幾個爭議非常大的廣告,即“豐田霸道讓石獅俯首”、“立邦油漆滑倒中國龍”等,“如果營銷運用不當,短期內可能對企業知名度或產品銷售等方面產生效果,而長期看可能對企業的品牌有破壞性。”
七匹狼的電子商務總監鐘濤認為,他們的官方微博就是要堅持品牌的聲音,堅持服務的態度、正面的引導,利用持久的良性向導作用來達到營銷的目的,一切都要與品牌契合,不要一味地去發布俗氣的廣告。“自由度越大,自律性越強。”鐘濤認為這個平臺是與消費者建立友情的好地方,友情的培養需要長久的互動與耐心,不能操之過急。
“‘微營銷’不僅僅是一種新型的營銷模式,不能將它看成萬能藥,它更需要有好的內容支撐作基礎,否則有可能適得其反。”楊光宇也建議道。記得一年前在某動漫電影論壇上,一位業內人士放言,“電影是一次性消費,只要把觀眾‘忽悠’進影院就算成功”。此言一出,臺下嘩然的場面至今記憶猶新。如果影片本身的故事弱、底子薄,即便營銷成功能讓觀眾走進影院,人們也會在觀影之后產生“上當了”的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往小了說,是對產品本身的不信任;但若比比皆是,便會令人對整個‘微營銷’的方式感到失望。”
當然,對于熱火朝天的“微營銷”來說,當下只是開始起步,仍顯粗放,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不但觀眾觀影的眾多數據將被收集、分析,而且,他們對“微營銷”的反饋也將被及時把握、處理,進而產生更加精確化的數據營銷。相信借助于微平臺,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使“微營銷”如虎添翼。(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