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創新營銷】最近,網上流傳一段塵封了16年的喬布斯的視頻采訪,該視頻多年來被認為母帶已經遺失。這段從當時攝制人員的舊車庫里無意找出的母帶,鮮活重現了這位蘋果公司創始人的思想與預見。
視頻拍攝于1995年,是美國知名科技記者羅伯特?科林利對喬布斯的采訪。那時他們還不知道,一年后喬布斯將重返搖搖欲墜的蘋果公司。當時的喬布斯也提及了很多預言,比如他預言網絡將成為最直接的銷售渠道,小公司與大公司在網上看起來將沒有區別。
今天看來,這些更證明了喬布斯的偉大。但很多人并未注意到下面這個細節故事——它恰恰印證了喬布斯帶領蘋果公司注定走向輝煌的基因。喬布斯提到最早在生產AppleI產品時期的一個經歷:當時,他覺得生產成本已經可以預測得非常精準,可是6個月后發現,財務部門一直在用一種標準成本法進行預估,他非常奇怪,問財務部門為什么不能夠精準核算成本,財務的答案居然是“我們一向這樣,這是約定俗成的事情”。
這個所謂的行規,被喬布斯稱為folklore(陳規)并禁不住問一些“為什么”。當被追問幾次為什么以后,Apple的財務部門改進了信息系統,此后就可以非常精準地核算成本。這個經歷給了喬布斯極大啟發,“這不是什么深奧的技術,只是多問幾個為什么,你便可以掌握很多商業和技術的秘密”,他在最后感慨道。
多問幾個為什么,看似簡單的方法,可是里面蘊藏著巨大的創新能量:任天堂(日本游戲公司,Nintendo)追問,“為什么我們的用戶不可以從熱愛游戲的男生,到組成家庭之后繼續這種熱愛?于是,開發了Wii(任天堂公司2006年11月推出的家用游戲主機);生物制藥公司諾和諾德追問“為什么很多經歷病痛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隨身攜帶胰島素注射器還要忍受別人異樣的目光”,于是開發了諾和筆(諾和諾德研發的胰島素專用注射器);淘寶網追問行業開創者:“為什么eBay網上競拍一定要收取交易雙方的費用?”于是淘寶開創免費模式,并將eBay徹底趕出了中國……這些創新的公司,無一例外都在挑戰過去的傳統和行規從而取得了成功。
不要低估追問的力量。幾年前,一個叫John G.Miller的人提出:一個有責任的人應該具備QBQ(question behind question)的能力,即求解問題背后的問題,并強調“在這個問題的背后我能夠做什么去改變”。
在此基礎上,一些鼓勵從一線創新的公司,如豐田,提出來QBQ的幾次方,即要連續追問一系列問題背后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源,從問題的發生地來產生創新。而在一些充滿創新精神的公司,如Google、Frog設計室,我們還經常聽到在QBQ后大家緊接著提出的下一個問題:“如果換一種做法又會怎么樣(What if)?” What if意味著在找尋問題背后的同時,我們來探討不同的可能,打開不同的思路。就像可口可樂公司那樣,嘗試問自己:如果我們不把百事可樂當成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那會怎么樣呢?于是他們重新定義了市場——并非可樂市場而是顧客口渴時候的喉嚨,為他們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嘗試去做一次這樣的討論吧,找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找一片空氣清晰的草地,帶上你的團隊,列出一直禁錮著你們的陳規舊矩(Folklore)——可能是顧客定位、定價方式、競爭對手的選擇,也可能是招聘思路、行業約定的價值鏈、內部的流程。用QBQ+Whatif的方法好好追問,你會驚喜地發現,有大量的創新空間等著你和你的團隊去開拓!(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