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營銷策略】7月4日,商務部召開“零售、批發業促進經濟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的數據顯示,近5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長,規模由2008年的10.8萬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1萬億元,增長近一倍,銷售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盡管傳統零售行業有一定的增速,但相比網絡購物交易的增速,傳統零售行業的壓力還是明顯存在。數據顯示,5年間,網絡購物交易規模已由0.13萬億元躍升至2012年的1.31萬億元,增長9.4倍。面對網絡零售商咄咄攻勢,傳統零售業何去何從,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人士。
為他人做嫁衣
“我家裝修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我去家裝市場看中后,再上網購買。”自稱“淘寶購物王”的李小姐告訴記者,“網上賣的一般都會比家裝市場賣的便宜,而且送貨上門,很方便。”事實上,像李小姐這樣的年輕消費者都在越來越多地將傳統零售企業當成體驗場所,而將實際的購買轉到網絡。隨著這部分消費人群數量不斷增多,傳統零售企業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
雖然網絡購物交易規模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例還不算很高,但增速十分驚人。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5年間,網絡購物交易規模已由0.13萬億元躍升至2012年的1.31萬億元,增長了9.4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23%。2012年,國內B2C、C2C及其他零售電商模式企業數已達24875家,比上年增長19.9%。與此同時,實體零售業出現關店潮。2012年,體育用品商“匹克”和“李寧”關閉的零售店面總數超過2000家。全球最大家居建材超市家得寶也宣布關閉在華所有7家門店。上海第一百貨淮海店、北京太平洋(601099,股吧)百貨盈科店、北京王府井洋華堂勁松店也紛紛關門,零售巨頭沃爾瑪也關閉了4家門店。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告訴記者,在和網絡銷售企業競爭中,傳統零售企業除市場被擠占外,還面臨著企業費用增長的壓力,特別是房租和人工成本的增長,以大型企業為主的連鎖百強為例,去年平均房租上漲21%,人工上漲20.5%,水電費上漲16%。“為他人做嫁衣裳”,成了傳統零售業的現實寫照。
發展方向迷茫
對于消費習慣的新變化,傳統零售企業并非毫無反應。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傳統零售企業正在加快拓展網絡零售業務,紛紛加大對線上渠道的運營力度,迎合消費者的需要。一些企業自建網站,一些則采取并購的方式快速進入和占領市場。
郭戈平告訴記者,2012年連鎖百強中已經有62家企業開展了網絡零售,銷售額約300億元。但在這62家企業中網絡銷售過億元的只有6家,大部分規模還比較小,而且沒有找到真正的模式,都屬于還在探索中。“大家比較困惑的問題之一就是在互聯網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實體零售業怎么樣實現轉型,雖然認識到問題的緊迫性,但還是比較迷茫,不知道要怎么做。”郭戈平對記者說。
除了向網商轉型外,一些零售企業也在積極推進傳統經營模式轉型。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王德生介紹,主要的措施包括提高自主經營比重,擴大買斷經營商品范圍,在保證商品質量、降低經營成本并依據顧客消費需求來開發自有品牌,提升盈利能力。王德生也承認,零售業在穩定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網絡布局和業態結構有待優化,企業經營費用增加過快,傳統經營模式面臨轉型的挑戰和壓力,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務有待提升,市場秩序需要進一步規范等。
適應消費需求
記者注意到,雖然傳統零售業面臨著挑戰,但去年便利店和大型購物中心卻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好勢頭。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便利店的增長速度是28%,比連鎖百強的10.8%高出接近3倍。銷售額增長高達17%,門店數量增長14%。另一方面,大型購物中心在去年也出現快速發展,預計中國的購物中心在2015年將會達到4000家。
郭戈平認為,便利店之所以發展迅速,一個重要因素是消費者的變化,年輕消費者逐漸成為主流消費人群,便利店的經營品種需求也隨之變化。過去是以包裝食品為主,現在便利店里面的即時食品、早餐、中餐、晚餐食品種類豐富,適應了現代消費者的需求。另一個原因是便利店服務功能的增強。便利店可以提供買火車票、電影票、交水電費、手機費等等服務,這些服務功能也增加了便利店的經營內容。另外,隨著互聯網購物的發展,便利店開始發揮作為配送最后一公里的作用,一些便利店也和網購企業、快遞公司合作,把不能送到家的東西讓快遞人員送到便利店,顧客前來自取。
而在購物中心方面,變化中突出的特點是購物面積在逐步下降,餐飲和娛樂的面積在提升,購物中心購物的作用在下降,娛樂、休閑、餐飲的比例在增加。郭戈平認為,便利店和大型購物中心這兩種業態能在網絡時代得到快速增長,重要的原因是它們提供的服務不再是單純地銷售商品,而是提供許多附加服務。因此,傳統零售企業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模式有很多,重要的是發現、發掘消費者在網絡時代的新需求,及時調整經營方式。 (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