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人力資源】在招聘環節中,企業往往占據選擇雙方的制高點。而以制造業為主的泉州企業,藍領一直占據相當高的比例,而從長遠來看,可塑性強的“成長型”人才更受青睞。
“藍領”仍是剛需
最近幾年,不少制造產業都進入了一定程度的“寒冬期”。與逐年遞增的畢業生規模相比,經濟增長尤其是產業規模卻由于國外的金融危機以及產業調整的內外因素影響下,出現一定程度的趨緩甚至緊縮。這一點,在以制造業大市著稱的泉州尤為嚴重,以鞋服產業為例,高庫存已經成為眾多鞋企背負的重荷,一些知名品牌已經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減少門店數量已減輕經營壓力。與此同時,年后泉州企業再次面臨了“用工難”的問題。過年時返鄉的各生產環節的熟練工,不少在回家之后就近擇業,相當多的企業返工率都低于往年。
基于兩方面的原因,企業對于人才的側重自然有所調整。以往,企業在擴展期急需一批“開拓型”人才為其“開疆擴土”,搶占各地市場。而今企業規模趨于緊縮,經營戰略的“擴張性”也不占主導,導致這類人才在企業的占比下降。其次,雖然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市場需求有所下降,但為了維持企業生存,必然需要保證生產鏈的繼續運轉,加上返工員工的缺乏,藍領反而成為企業招工的主角。
“來應聘的學生很多,但是沒有讓我們感覺特別滿意的。”一家鞋服公司的招聘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就業的學生雖然多了不少,但與公司的要求并不符合。“最近經濟不景氣,我們公司人員的招聘比例都有很大的調整,各生產環節的熟練工人是我們所急需的。雖然我們也試著引進學生群體,但他們并不認可這些崗位。此前受就業形勢嚴峻而選擇加入我們公司的學生,也往往在基層崗位做不了多久就辭職走人。”該人員稱。
企業轉型需“專業型”人才
受大經濟環境的影響,不少企業在面對市場緊縮、盈利下降等困境,紛紛改變戰略,或轉型或升級來應對。而在這轉型升級的進程中,也需要與之匹配的人才來提供助力。
“高庫存”是鞋服企業難以回避的癥結,然而單純地傾銷與甩貨往往會對企業的品牌造成極大的損耗,不符合企業的發展戰略。相當多的品牌企業開始發力于營銷,尋求拓展銷售渠道,以減輕庫存壓力。而這里的營銷更側重于個性化營銷、特色營銷、渠道營銷等,與往常單純拓展全國銷售網有相當的區別,所以更側重于廣告型、策劃型人才,能為企業帶來與眾不同的銷售亮點,得以在眾多營銷大軍中脫穎而出,搶占市場的眼球和份額。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以往,因為要打造全國銷售網絡,所以我們的銷售崗位占很大的比例。但是一來我們的銷售網絡已經成型,二來我們現在不怕產品賣不到銷售者手中,而要考慮如何讓消費者購買我們的產品,這就要求我們的營銷更側重于特色化、個性化。通俗講,就是我們能吸引消費者,讓他們產生購買欲望。所以對我們來說,有針對性的營銷人才,才是我們要的。”
應屆擇業者難“務實”
好工作人才網的副總林婉玲從多年的工作經驗出發,建議道:“求職者最為重要的還是一個良好的就業心態,甘于從基層做起,不斷地積累,并對自己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無論是在擇業還是職場過程中,都不應過于局限,人為地縮小選擇面。”
而站在畢業生的角度來看,多年的求學生涯中,人力、物力的投入不在少數,有些畢業生更是通過助學貸款才得以完成學業。對于工作,他們往往希望能立刻獲得產出比的收益,所以更青睞于一些高薪的職業。也有不少應屆畢業生在擇業時,過于執著本專業的崗位,這種現象在管理類專業的畢業生群體中尤為突出,人為地造成了擇業選擇面的縮小。同時部分畢業生缺乏對自身的合理定位,有業內人士就以公司一位員工為例:“這名職員大學時學的是土地規劃,畢業之后通過關系找到一份房產評估的工作,但僅僅幾個月他就以工作過于簡單為由離職。之后,他的家人又幫他在晉江機場謀得地勤的工作,雖然辛苦了些,但依舊是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然而很快他又認為這與其專業不對口,再次辭職。如今雖然進入我們公司工作,但仍處于試用期,也不知道能否堅持下去。”
|
1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