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鞋世界導刊】從狹義的銷售角度上來看,市場調研也叫市場摸排,是從事銷售活動中一項常用而又繁瑣的工作。盡管如此,但是作為銷售人員,這項工作卻是重中之重,它是我們了解區域市場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區域市場調查一般包括以下內容:人口數量、城區與鄉鎮行政區域及人口、經銷商數量、各街道零售終端分布、主要商圈及輻射范圍、批發市場流通渠道分布及發展業態、競品投入(包括價格、產品、渠道及結構等)、消費人群等等眾多因素。一言概之,區域經理要想做好市場,首先必須做好區域市場調研工作。
【案例】
新官上任剩窩火
強子是S品牌C區剛上任的區域經理,在鞋行業已經摸爬打滾了5年有余,經驗豐富,成功操作過不少區域市場。此次總部寄予厚望,將他調往C區,就是希望在他的領導下,C區業績能夠起死回生。強子一方面對領導的信任與關懷感到高興,一方面又感覺壓力不小。原來,早在強子之前,已經有2位區域經理折戟于這塊“燙手山芋”,它是一塊不折不扣的夾生市場,市場基礎薄弱、人員流失率高、市場份額低、美譽度差。強子到達C區后,為了盡快熟悉市場,馬上組織了一次會議,會上決定重新對該區域市場進行摸排。一是了解競品,二是為即將制定的市場戰術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分公司10名市場人員分為5組,強子也參與其中,主要調研競品的投入與S品牌在本區域市場的占有份額,包括終端類型、終端聯系人、聯系電話、競品信息、投入方式、本品牌占有率等等。任務分配后,5組人員開始了為期3天的摸排工作。然而,3天之后的摸排結果卻令強子十分窩火。經比對發現,新摸排的終端數量少于以前的存檔數量、競品投入信息不完整、終端信息有造假現象,部分小組信息記錄得很認真,而有的則不堪入目……市場調研成為走形式,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分析】
作為區域市場最高指揮者,強子的這次市場調研可謂失敗,雖然此前已經認識到區域市場調研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他沒有對此項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監督、檢查。那么,作為區域經理,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區域市場調研呢?
一、明確調研目的
區域市場調研的目的無非是摸底及為決策提供依據。了解了自身和競品的投入情況、投入時間及所占市場份額后,然后才能針對性地制定“反攻”計劃。調研是手段,而落實到政策才是關鍵。
調研之前,強子應該對此次調研做出一個詳細的人員及任務分配規劃,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很多時候,區域經理對類似的市場調研并沒有引起重視,以至于上行下效,浪費精力。除此,更要統一部署、統一戰線。為什么要做市場調研?做市場調研就是為了能更好地做市場,只要做出正確的決策,做市場也就能事半功倍了。要不斷地向市場人員灌輸這樣的思想,使他們主動認真地去完成調研目標。
二、明確調研時間
這是上一步的延續。制定出相應的市場調研計劃后,接下來就需要給調研規定一個有效的時間。這個時間最好是硬性規定,以便調研者能更有效地進行工作。強子在此次調研活動中,雖然規定了總的調研時間為3天,但沒有細致到各組甚至各人的時間,導致有拖拉現象。
在調研時間上,應該分為團隊完成時間和個人完成時間。團隊完成時間,即把所分配任務的人員編制成幾個小組,規定在某一時間段內完成目標,其中對任務量、調研對象、資料的完整程度、資料的真實度做出嚴格要求,在團隊的監督下,個別想偷懶的人員也會努力工作。個人完成時間,即要求各小組把任務分配到各成員身上,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任務,力求調研過程中規范化、量化,不僅能引起小組人員的重視,促使其認真完成目標,也能規范員工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
三、明確調研分工
調研分工主要是指對各調研人員的具體工作分工,有兩個方面:一是調研工作的目標分工,即對此次調研所要達到的程度而對目標形成有效分解;二是對調研工具的分工,常用的調研工具有:電話回訪、調研表格、問卷等等。分工不明確可能導致以下幾種情況:
1、工作效率低,扯皮條。如果對某項工作分工不明晰,眾多調研者會相互推脫責任。筆者曾經觀察過一個分公司,區域經理會上將一個調研任務安排給所有與會者,但沒有明確要求誰誰誰去做,第二天完成工作的寥寥無幾,更有甚者,根本不當一回事。
2、人心不滿,工作效率低。因為各方面原因,調研分工不“公平”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如此也會大大影響調研結果。筆者曾經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分公司組織調研,其中一組4人負責20個終端,這4人大多上午出去下去回家睡覺;而另一組2人負責60個終端,累死累活干到半夜12點還沒完成任務,第二天遭受批評。這樣的分工,你覺得效率會高嗎?信息能完整嗎?資料能真實嗎?
四、調研中的監督和檢查
作為調研的統一組織、協調、指揮者,區域經理對調研活動負全部責任,要求在調研活動中對各個小組進行監督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隊員溝通,避免類似情況發生。某區域經理是這樣做的:調研過程中,他會針對前一日的調研資料采取抽樣檢查的形式,然后相對應地重新走訪零售終端,如果發現信息搜集不完整或存在造假,次日例會上一定公開點名批評,這一招很有效。
在實際操作中,要想調查到完整的信息內容,一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基本情況:客戶公司名稱、地址、電話、傳真、郵編;負責人、接洽人的聯系方式、年齡;了解客戶的基本情況,主要是便于與客戶聯系,為客戶建檔、后期談判做前期準備。還要調查經銷商本人的學歷、資歷、能力、興趣、嗜好、家庭、身體、個人資產、創業資金來源等,避免其由于從事了不合法的行當,而讓合作中途由于種種原因受阻或夭折。
經營情況:主要經營產品(自身品牌或競品)的銷量、價格、區域、銷售設施;同行評價;對公司產品的了解程度及經銷態度等。
財務狀況:主要是指經銷商的個人資產、資金信譽、投資領域、貸款數額、債權債務等,防止客戶“空手套白狼”,也避免在旺季時,由于資金不足,而坐失市場大好時機。
員工狀況:通過了解經銷商的員工人數、招聘渠道、年齡、學歷、以往職業構成等,從側面考察經銷商的發展戰略、未來遠景規劃程度等,以便判斷其未來能否發展做大。
無論對于品牌商還是代理商,市場調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我們了解區域市場的敲門磚,更是我們做好區域市場的基礎。良好、準確的調研活動不僅能為我們快速熟悉市場提供條件,也能為我們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策略提供有力支持。除此,還能節省公司資源、為銷售人員減少阻力。所以,市場調研及其過程,區域經理務必重視。
鏈接:
市場和客戶調研方法種類繁多,除去問卷調查法、跟隨競品法、第三方調研法(利用調研公司),還有兩種較常用且實效的調查方法:
“掃街式”調查法
操作步驟:到當地后,先買一份當地地圖,按照行政區劃,逐街、逐巷進行一一摸排。這種調研方式最大的好處是調查全面,不容易有“漏網之魚”,比起直奔當地批發市場,然后貿然登門拜訪要好得多,而且通過這種先期調研,可以跟當地渠道商有一個很好的溝通了解。但此方法的缺點是效率低,尤其對于網絡密布的大城市,更是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
追根溯源”法
它與傳統的調研方法完全相反,但卻最有效、最全面、最徹底。
具體步驟:先從調查消費者開始(從哪里購買),然后調查零售商(從哪里進貨),接著是分銷商(從誰那里購銷)。最后,挖出需要找的適合企業的經銷商。此方法最大的好處是能夠自下而上地進行調查,避免被一些市場假象蒙蔽,有時甚至能摸出一些“大魚”。 (-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