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路】離職沒幾天,我就連續收到幾個好友的邀請,讓我去他們的公司上班。幾個做獵頭的朋友也有此意。我都一一婉拒了。離上次休息已近三年,我該休整一下了。
看到那么多人找我,就有朋友恭維我說:你現在很吃香啊。我就很老實的對朋友說:第一,這說明商品管理這個職業很稀缺,而不是我個人稀缺;第二,說明我人脈很好。這是實情,不是謙虛。真正的商品管理大師都在悶聲發大財,不像我有舞文弄字的閑情。
這幾天,我靜下心來開始思考,商品管理崗位稀缺,說明該崗位是能創造價值的,那么它的價值體現在哪里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參考自身的工作經驗,我對商品管理的價值做了簡單的剖析。
進入商品管理領域后,我首先進入了一家規模較小的鞋業公司,一年就幾千萬的營業額。在我去之前的商品管理,對內就是倉儲管理,對外就是跟單。我加入之后,折騰出一套簡單的分析表格出來,對商品的進銷存做了定期分析,結果把老總高興的不得了,經常主動地催我要報表。
對這家公司來說,商品管理的價值就是:能定期提交進銷存報表,只要數據準確,提交及時。目前,依舊有很多公司對商品管理的要求僅限于此。
第二家公司是國內比較知名的鞋業公司,靠做加盟發家,在當時年銷售額就已經有十幾個億了。
這家公司的老總非常重視商品管理,把商品管理提升到戰略管理的層面上,公司還制定出商品“精深梳理”的管理戰略。在這個戰略的支撐下,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節點,都有明確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標準。這個管理戰略的極終目標就是保持物流與現金流的平行順暢。比如當時公司對直營區有一條鐵規:新品上市后40天內銷售不達標的的款式,就會馬上從終端中撤出來,投放到特賣場去銷售。
在這家公司,直營區商品管理的價值就是:通過對產品周期的有效管控,在追求銷售目標的同時,保障GP和庫存的合理性。如三大目標互有沖突,則提供利益權重取舍方案,使公司達到利益最大化。
對于加盟區,公司配置了加盟客服的崗位,這個崗位也是以商品管控為主,其價值體現在:監控-分析-診斷-方案-協助執行,目的是讓加盟商的產品實現良性運作。這個公司是靠加盟發家的,他們做加盟的秘訣只有一個:想辦法讓加盟商賺到錢。當全國大多數加盟商都賺到錢的時候,公司就壯大了。
我經常在招聘網站上看到一些公司招加盟客服的崗位,有很多的主要要求就是:對賬,催款…看后,只能苦笑。
后來進入第三家公司。這是一家做“概念營銷”的公司。公司的經營理念被提煉成一句話,每天都能聽到老總在講:我們不是賣鞋子的,我們是一家賣潮流的公司。
支持“概念營銷”的,首先就是“視覺營銷”。做商品的為終端配貨時,會根據終端的陳列面去考慮配套主題和系列的完整性,甚至每個陳列面的主色是什么,有多少款是這個顏色的都要去計算,很辛苦,也很鍛煉人。這家公司的賣場陳列一直受到很多商場喜歡。但是風光背后的辛苦,只有陳列師和商品管理人員最清楚。
除此之外,公司商品管理人員還有其他任務:配合運營部門和陳列師做商品的二次設計和三次設計。二次設計就是在新品上市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銷售,會出現斷色斷碼情況,這時要規整商品,重新做主題和系列設計。三次設計是指:某個公司有很多品牌,每個品牌的定位都很清晰,有的個性化,有的走流行路線,有的做大眾款,還有晚宴系列和少女系列等。商品管理人員會觀察每個終端的客群特性,把這幾個品牌做組合,上班族多的地方以什么品牌為主,小區的組合又怎樣。品牌在賣場既能獨立又不孤立,一段時間調整一次,雖然貨品沒有變化,卻有新貨不斷的感覺。工作很累,也很有趣。
在這家公司,商品管理的價值就是:使終端從產品上市到退市,既能滿足不同客群的需要,又自始而終保證“概念營銷”的實現。這個品牌的“概念營銷”很成功,品牌創始人后來把公司賣給了一家鞋業大鱷,賣了六個億。創建這個品牌花了大約六年的時間,差不多一年賺一個億。
第四家公司是一個服裝奢侈品運營公司。公司的老總是一個品牌打造大師,幾片布料組成的衣服,被他賣出幾萬幾十萬的價格,而且商品的GP和周轉率之高會讓很多只能賺庫存的公司汗顏。在這家公司,商品只是一個載體,公司售賣的是這個載體傳遞的品牌價值觀和品牌文化。
在這里,商品管理的價值就是:依靠商品增值體系,通過體驗去影響顧客的認知,由此改變顧客的購買決策,最終形成對品牌的黏性。
以上是我針對自己工作經驗的總結,在結束此文前,講一段小插曲。
一個做HR的朋友向她的老總推薦我。HR朋友對她的老總說:這個人很有能力的。老總問:你根據什么說他有能力?HR朋友說:他給兩家雜志寫商品管理的專欄。(朋友夸張了)老總搖頭,說那不算能力,他如果能把寫的全部實現,才是真的有能力。
我知道這件事情后,非常感謝這個老總,他讓我明白了商品管理的另一個價值點:實現。于是,我在一次和好友討論商品管理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觀點:商品管理的本質就是實現價值傳遞。(-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