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怎樣煉成的?我已對全中國近萬名企業家做過培訓,我告訴他們品牌不是炒作來的!你們可以算一算,中國三十余年來,有幾個品牌是炒作出來的?但是,你們仔細算一算,卻能發現一大堆的“牌子”被炒死掉了。卻找不到一個牌子是炒作起來的。即使火起來,那也是短時期的紅火,不能長久的。
說起來我們國人對品牌存在著很大的誤區。從而形成了“中國式品牌觀”,品牌是全世界定義的,我們沒有能量和能力對品牌進行自我的標準定義。(不可否認,中國式營銷則是可行的)否則,我們的誤解將帶來企業經營中的悲劇發生;
我們很多時候把廣告或者營銷活動理解為做品牌。甚至把商品的牌子理解為品牌。這些觀點是狹隘的。縱觀這些誤區的發生背景來自中國的市場特征。我們由賣方市場即產品的需求旺盛年代進行了市場革命。產品一生產出來就賣掉了,所以,沒有品牌的意識和必要,再后來,競爭激烈了,打了廣告找了代言人也就賣掉了,所以很多時候便把品牌理解為打廣告。很多的廠家說我們正在打品牌,潛臺詞是我們做了廣告。在這樣的品牌狹義理解中,品牌便和炒作結下了不解之緣。炒作的戰術是豐富多彩的,不僅限于廣告,甚至是制造噱頭、造勢,等等不一而足?傊@樣就算是打品牌了!這是多么令人可笑的事情呢?
今天,深圳華為被譽為最具有價值的中國品牌?墒,誰又曾看見過華為的廣告或炒作行為呢?可是,華為的研發和產品確實令全世界矚目,令同行不安。
怎樣看待“達芬奇事件”呢?作為一個品牌專家要用立體的、多維的眼光來看待才行。中國的一些大企業,或者說所謂的“大品牌”往往是禁不起質量的考驗的。三鹿倒閉了,應該倒閉,一點也不殘忍。雙匯也應該倒閉,沒倒閉是不正常的。換句話說,我們對消費者的權利保護還是不夠的,也就是以消費者的犧牲來換取雙匯的不倒閉,可見,我們的政府在這件事上是多么的令人失望;還有牛奶行業,我們飲用的牛奶是全世界標準最低的,低過非洲難民!在珠三角,很多有條件的人家。都去香港買牛奶喝,甚至在香港買蔬菜回來吃。我們的國民是二等國民!很多的高級白領女性在香港買化妝品。還有如今的高鐵技術等等不一而足。這些事情在同行業(特別是外資品牌)的揭發下終于真相大白,于是企業倒閉了或者快要倒閉了。這時候,他還算是品牌嗎?我們常說品牌是宗教,品牌是文化,可是這么短命的幾年光景還能稱為品牌嗎?宗教有短命的嗎?可見,我們正常時所說的這些牌子并不是品牌,就算是大企業,也沒資格稱之為品牌!企業是企業,品牌是品牌,只有優秀的企業才算是品牌企業。這個優秀來自于企業誕生時候的理念和愿景,或者說夢想。什么理念、愿景和夢想呢?“讓運動員穿上輕便和舒適的運動鞋(勝利的女神耐克誕生了)”“沒有最優秀只有更優秀(殘缺的蘋果誕生了)”,這些理念的誕生是來自對市場需求的發現和深度挖掘,只有對市場的責任心才可能去挖掘到這樣的理念和愿景。這就是品牌理念的誕生。可是我們想一想,我們的大企業們,我們的所謂優秀品牌們是這樣來經營品牌的嗎?沒有,只有數字和GDP!所以我常說做品牌就是做良心!用心去體貼消費者的需求和消費市場的脈搏!我們的企業家們的良心已經很難找回了!不能用心經營企業,所以企業再大也會像太平天國一樣最終倒下!這是不隨人們意志轉移的。這是必然的。因為我們常說:思想有多遠企業才能走多遠!



最新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