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專用車的大發展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即使是發達國家專用車出口也是極少的。襄樊新中昌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出口主要涉及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多是中國在其他國家援建項目自帶專用車如:自卸車、灑水車、半掛車、散裝水泥車等。國內市場競爭日夜激烈的境況下,出口專用車將是下一個必爭之地。
聞訊商務部、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 海關 總署、質檢總局六部委近日聯合發布《促進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動汽車及其零部件加快出口。《意見》還鼓勵有優勢的企業或企業間聯盟體對外投資,在境外建廠設點。
金融危機 對中國經濟最大的影響就是出口,汽車業亦然。雖然下半年中國出口降幅逐漸收窄,但總體來說并未得到恢復。
由于中國資源短缺,機電產品擔負的出口任務越來越重,汽車更是首當其沖。到今天,作為一個年產銷1200萬輛以上的汽車生產大國,中國的汽車出口比例實在令人汗顏,其原因就在于我們缺乏自主品牌。中國汽車的產銷量主要是靠跨國公司的品牌堆積出來的。
正是出于占領中國市場的原始目的,占中國汽車主流的合資企業不愿意出口,而且以它們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中國汽車出口只能靠自主品牌單打獨斗,而我們自主品牌起步很晚,自主產品較少,水平也不夠高,所以中國汽車出口量總上不去,在汽車總銷量中占比例極小。象中國這樣的汽車生產大國,出口比例如此之小,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中國僅是一個特例。
從目前發展勢頭看,今年中國汽車產銷量突破1300萬輛,已沒有多大懸念。與去年相比,增幅將達30%以上,絕對增量達300多萬輛。雖然銷量增幅如此之大,但產能的增長更超過了市場需求的增長。如何讓生產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出路之一就是出口。
由于歐美市場已經形成固定格局,而中國仍是一個發展的市場,有很多未知的元素,所以大家都想在中國擴大地盤,所有的跨國公司都把中國看做是最重要的市場,不遺余力的要搶奪中國市場份額,中國已是世界競爭最為激烈的汽車市場,自主品牌汽車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形勢比在國際市場上還要嚴峻,如果把一只腳伸到國外,無論對現實還是對未來的長遠發揮都大有好處。
至于直接到境外投資建廠,是出口的一個好形式,既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有能避開關稅壁壘。在海外投資建廠,可以增加當地稅收收入,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如果當地沒有汽車企業,就自然容易得到當地政府支持,比直接向口成車的阻力要小,是一種更好的出口形勢。
所以出臺鼓勵汽車出口政策,既是穩定國家整體經濟的需要,更是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有力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