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隱形服裝大王:他在阿迪耐克優衣庫背后
公開資料顯示,申洲織造(申洲國際前身)于1988年創立,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其產品已涵蓋在部分針織服裝,包括運動服、休閑服內衣等。目前,它是全國最大的服飾集團,也是中國出口至日本的最大針織服裝制造商。
事實上,申洲織造剛成立的那幾年,整個工廠就是一個空殼子,沒有資金、技術和工人。1990年,馬寶興作為高級管理人才引進申洲,當時他在上海紡織業已頗有名氣,算是這個行業難得的人才。面對這樣一個負債幾百萬的工廠,馬寶興只能靠自己到處去籌措資金、招聘員工。此外,二十多歲的馬建榮也一同前往成為了父親的得力干將。
彼時國內服裝行業十分蕭條,大多數出口的紡織品都走低端路線。不過,馬寶興曾經去日本出過差,知道對于面料和染色技術要求很高的嬰兒全棉服比成人服裝還要昂貴,所以他決定要區別于國內其他廠家,發展中高端市場。而正是由于這個決定,才為之后申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到1992年時,申洲已逐漸走出困境,這一年馬建榮去日本會見客戶的時候,被告知最新一批服裝一洗就掉色。這讓讓他非常難堪,回國后二話不說就把這批服裝全部銷毀。并且,在這之后他開始主抓產品的質量。這個舉動贏得日本客戶的口碑,使得公司的產品在日本業界十分暢銷。
1997年亞洲風暴的到來,也讓申洲迎來了一個重大轉折,馬建榮接過父親的大印,正式掌管企業。這一年公司接到了優衣庫三十多萬元人民幣的訂單,但對方要求在20天內完成。為了完成進度,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馬建榮讓工廠加班加點才成功完成交貨。正式由于這次的成功合作,讓申洲和優衣庫成為長久合作伙伴,并一直持續至今。
不過,雖然跟優衣庫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但受到大環境影響,公司整體訂單卻在下降。一開始馬建榮有些迷茫,但他很快振作起來,開始去東南亞這些受危機影響比較嚴重的地方考察。結果他發現,那里的紡織業依舊繁榮。于是,他回國后第一件事就是花費近一年的利潤購買了意大利的拉毛機,對工廠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這一系列動作讓公司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在業內極具競爭力。2000年的時候,企業產值達到了14億,比之前番好幾番。
2003年,申洲的主要品牌還是休閑服裝,客戶以優衣庫為代表的日本零售商為主。不過在公司決定生產運動服裝后,開始與、、彪馬等運動品牌開展業務,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申洲的利潤大增。從2008年至2018年這十年間,營收從48億增長到了209.5億。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馬建榮依靠代工業務,申洲市值更是突破1600億港元(截至6月29日)超過,一躍成為中國服裝界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