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工鞋,到中國“耐克”的擴張之路
為此,最新采取的一項動作,就是以56億歐元巨資收購芬蘭公司Amer Sports。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安踏近日透過牽線投資者財團,以56億歐元成功收購Amer Sports,收購的股份約占Amer Sports所有股份及投票權的94.98%。這個財團除了安踏,還有互聯網巨頭騰訊,執掌Lululemon的加拿大商人Chip Wilson、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方源資本。透過這筆交易,安踏將藉此將包括Wilson網球拍和Louisville Slugger棒球棒在內的多個品牌收入麾下。
安踏首席執行長丁世忠表示,收購Amer之后,安踏未來在全球擴張方面肯定會有所改變。
多品牌戰略 壯大聲勢
報導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當時安踏在大陸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開始推出更昂貴的產品,并積極進行海外擴張,但結果卻鎩羽而歸。李寧進軍國際市場的失利,曾讓安踏對于走出海外抱持謹慎態度。
但業內人士指出,時至今日,中國運動服裝公司經營上已經更加成熟,并逐漸改變低成本模仿的做法。歐睿國際資料顯示,過去5年,大陸運動服裝銷售額成長了一倍,如今僅次于美國,這讓大陸品牌得以實現巨大的規模經濟,并有實力為跨國交易建立現金儲備。
尤其近幾年得益于大陸消費者收入提高,以及更熱愛運動,2018年大陸運動服裝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人民幣2,650億元,而安踏的市場占有率約為10%,在大陸業者中排行第一,但排在和后面。
報導指出,為了與達斯和耐克一爭高下,安踏每年將營業收入的5%以上用于研發,但卻一直難以打造像歐美品牌那樣高端的聲譽。諮詢公司Mintel表示,這很可能與大陸消費者認為安踏「實用,而不是時尚、被渴望擁有」。
為了進軍高端市場,這些年安踏收購了其他公司產品在大陸的商標使用權,譬如在2009年買下了意大利品牌Fila的商標使用權,分析師估計斐樂銷售額占安踏營收的三分之一。2016年,安踏與日本冬季運動品牌Descente組建合資公司,一年后又與韓國戶外品牌Kolon Sport組建合資公司。
分析師表示,安踏采用的是多品牌戰略,而不是依賴單一品牌的增長。同時,安踏經營多個品牌的經歷也有助于其擴大Amer在大陸的銷售額,目前Amer在大陸市場的銷售額占其總收入的5%。
自有品牌推向海外
在顧好自家市場的同時,安踏希望在海外推廣其自有品牌。安踏在2016年挖走前阿迪達斯籃球鞋設計總監Robbie Fuller,之后與金州勇士隊明星Klay Thompson簽下為期10年的代言合約,而Klay Thompson代言的產品會是安踏在國際舞臺上立身的第一步。
招銀國際分析師胡永匡表示,收購Amer是安踏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從安踏本身來說,它也希望能借助這筆交易,從一家全球化程度更高的集團身上學習。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指出,與過去李寧進軍不熟悉的國外市場相比,安踏將借助Amer的經營經驗和資源,擴大其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