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百億半年報背后:狂飆的FILA與資本的恐慌
此外,毛利率上升3.7個百分點至54.3%,19.4億元的凈利潤也創下新高,增幅高達34%,每股基本盈利也相應增長了29.4%至72.44分。安踏宣布每股派息50港分。
為數不多的降低是:經營溢利率從25.9%降低至25.5%,這是由于銷售及分銷開支增加和新品牌的一些虧損所致。 股東應占溢利率也下降1.4個百分點至18.4%,匯兌和匯率導致了這一結果。
連續多年以20%左右增速的領跑行業的安踏,今年在這個相對平滑的增長線上,制造了一個驟起的坡度。前一天宣布半年營收47.13億的,同比增長是17.9%,阿迪達斯是10%(剔除匯率影響后)。
▲安踏管理層出席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
“勇冠三軍”的海報和KT籃球鞋成為業績發布會的背景圖。安踏用這種姿態宣告著自己穩固的國產第一大運動品牌地位。
FILA現在有多強?
行業內都知道,FILA是近年安踏高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但連年保持高速增長FILA究竟已經成長到了什么規模,卻是安踏公司之外鮮為人知的秘密。
在今天的業績發布會上,負責回答媒體問題的安踏高管也對“FILA和安踏母品牌目前各自的營收占比”這個問題選擇了回避,但我們依然可以從現有的數據中,對實際情況做一個不離譜的推測。
一年之前,安踏執行董事兼集團總裁鄭捷在2017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曾表示,FILA的營收占比已經接近安踏全部營收的30%,當時安踏的營收為73.2億,30%就是21.96億。在今年的發布會上,鄭捷透露的數字則是“FILA的增速達到了85%以上”。
如果拿21.96億作為標準,按照85%的增長率計算下來大約是40.63億,這個數字當然不是準確答案,但是可以作為FILA今年上半年營收的一個參考標準,即FILA的半年業績已經可以接近40億的規模。
當一個品類在全盤的營收占比只有10%時,它自己90%的增長率能帶來9%的全盤增長;而當這個品類的全盤占比達到30%時,它如果還能保持90%的增長,對于全局的貢獻則可以達到27%。
從這個角度看,隨著FILA體量的增大,安踏的多品牌戰略也迎來了收獲的爆發期。
在本期財報搶眼的數據背后,正是多品牌為安踏提供了成長和爆發的源動力。目前,安踏用11316家門店覆蓋了體育用品的多個細分市場。
▲安踏多品牌矩陣
提問現場,當一位香港記者提出“市場有擔心,安踏走多品牌道路,收購太多會有反效果,想問安踏如何看到這個說法?”時,因“嗓子不舒服”沒有回答任何問題的安踏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微微低頭,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
負責回答這個問題的鄭捷則表示:“我不知道你說的反效果是指什么?因為從上半年我們看到了很正面的推動。挑戰是有,但是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機會。”
安踏內部把2018年作為集團“創新賦能,多品牌全面發力”的一年,FILA依然扮演了至關重要的發動機角色。用鄭捷的話說,FILA在上半年“爆發”。鄭捷同時透露,FILA3個月新品售罄在60%以上。
截至6月30日,FILA(包括FILA KIDS、FILA FUSION)門店數量為1248家,較去年年底增加162家。此前懶熊體育根據2017年數據測算,FILA的年平均店效約在500萬左右,根據最新的數據,今年其店效又有進一步增長,或將達到600萬規模。
下一個FILA在哪?
就在FILA一路狂奔、一馬當先之際,其他子品牌還未展現出足夠強勁的勢頭。
迪桑特目前還只有85家門店,半年里增加了19家,但入駐了不少頂級商店和購物中心,如北京SKP、上海環貿廣場,娛樂明星吳彥祖在6月剛剛成為其中國區品牌代言人。
這個專注于冬季運動的品牌有著巨大的目標——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之前成為中國最成功的體育用品品牌之一。 鄭捷首次在提及迪桑特時,使用了“站穩腳跟”一詞,“店鋪形象和流水都達到了原來制定的整體目標。”
2016年,丁世忠表示有信心在兩年內讓迪桑特品牌實現盈利。今年下半年,對迪桑特來說,至關重要。
此外,斯潘迪門店數量為81家,小笑牛有63家。去年剛剛成立合資公司的KOLON SPORT,其門店數量為189家。
▲安踏集團六個品牌2018年6月底門店數量
有FILA的成功在前,安踏有足夠的耐心和實力去面對市場培育的時間。未來,如何成為下一個FILA,如何準確定位不同類型的細分人群,將會成為安踏經營其他多品牌的關鍵,更是安踏證明自己可以繼續提升天花板的重點。
多品牌的收購依然是媒體關注的一個重點內容,鄭捷對此表示,“除了兒童部分,我們還是聚焦運動,所以非運動品牌我們不會去看,第二,希望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和特點,有差異化,和目前我們的多品牌形成互補,第三要看合作和購買條件,主要是價位、成本方面的考量。”
為了推動多品牌的高效運營,安踏一體化產業園在上半年投入試運營,智能化的物流中心也將于8月底正式投入運營,這將作為安踏的物流大后臺和商品大數據中心,改變安踏的零售模式。
安踏在財報中如此形容這一物流中心的功能:“這一集成大數據、人工智能、先進物流配送系統的’最強大腦、將加快安踏供應鏈的變革升級。目前,公司正在深化’快反模式’,快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傳統的’期貨模式’上升級,加快新品上市的速度,助力安踏2018全年業績實現新的突破。”
“這會大大幫助到整個公司運營效率提升,給我們對終端業務的支持帶來很好的推動。”鄭捷在發布會上說。
下挫的股價,市場的擔憂
雖然數據足夠驚艷,但資本市場對這樣一份成績單潑了盆冷水:
午間發布財報后,安踏股價瞬間拉升4%以上,一度觸及42.5港幣,但隨即大幅跳水10%以上,最終收報36.5港幣,目前市值979.99億港幣,這也是今年2月27日以后安踏股價的最低值。
▲安踏體育今日(注:14日)股價走勢
對此,鄭捷在接受懶熊體育提問時表示出了輕松的應對態度, “正好你們現在可以買一點”的玩笑引起了現場記者的一陣笑聲。
鄭捷表示,他個人猜測市場可能是擔心安踏的經營現金流入凈額比去年同期下降6億,和股東應占溢利有3.6億左右的差異,他和CFO賴世賢都解釋道,“由于我們的直營零售比例占比提升,導致了庫存數量有一些提升,另外我們上半年做了一些大宗商品的儲備,羽絨、棉花漲價很厲害,我們在上半年刻意去跟一些供應商做了付款鎖定價格,有了提前的支出,導致了短暫的問題。但是其實七月份就解決了,所以看到有一些偏差,但是都是可控的。”
雖然鄭捷語氣輕松,但資本市場的表現似乎確實不讓人滿意。6月13日,安踏一度沖到49.3港幣的歷史最高位,市值突破1300港幣。這也意味著,安踏在過去兩個月,市值蒸發了近350億港幣。
兩個月前,做空機構GMT Rsearch發布的題為《中國體育用品:造假還是驚艷》研究引發的爭議,依然是今天發布會記者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上述報告稱,自2005年來上市的16家中國育用品生產商中,有9家福建公司財務造假、虛報利潤,涉嫌以欺詐手段夸大收入與利潤率,其中安踏是主要之一的對象之一。
對此,賴世賢和鄭捷態度一致,直言報告的質疑是“不負責任的”、“不專業的”,“把中國品牌的利潤率和國際品牌相比是不合理的。中國業務是增長最快、利潤率最高的市場之一,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利潤率也非常高,但他們還有其他國家的業務,有一個拉低,而我們絕大部分業務都在大中華區,簡單地以集團利潤率做比較,偏差很大。”他們表示,“安踏集團在行業中是非常嚴謹透明的,一定不會作出為了股價欺騙投資者的事情。”
2018年上半年,集團經營利潤率從25.9%降至25.5%,安踏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賴世賢表示,是因為新品牌帶來的一部分虧損。股東應占溢利率下降1.4個百分點至18.4%。
期內,安踏一共出售5600萬件衣服,總收入超過60億元。強勁增長的服裝銷售被安踏視作營收大幅增長44.1%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服裝毛利率達到“恐怖”的57.8%,提升了4.3個百分點,也推動了集團整體毛利率達到再創新高。今年5月,FILA在上海南京和淮海中路的兩家旗艦店同時開業。
▲ 2018上半年安踏集團服裝銷售大漲,占比提升明顯
在更龐大的基數之上,安踏整個服裝品類尚能保證毛利率的大幅增長,FILA功不可沒,但安踏母品牌在集團的地位,也面臨著新品牌高速增長的挑戰。
目前,安踏(包括安踏兒童)門店數量為9650家,較去年年底增加了183家,預計今年年底將達到9700-9800家。
研發廣告占比都增加, 庫存周轉天數接近李寧
安踏在發布會上,花了不少時間介紹自己在研發和科技上的投入和成果。研發活動占總銷售成本的6.2%,同比增加了0.4個百分點。安踏表示,目前已在全球擁有五個研發設計中心。而A-FLASHFOAM閃能科技這一跑鞋系列產品三個季度貢獻銷售額達到24億元。
一筆12.36億元的銀行貸款導致了安踏的負債比率在半年里從0.8%漲至6%。
渠道方面,安踏第九代店將在年底亮相。得益于安踏和FILA 兩個品牌的電商的快速發展,電商在集團營收占比從原有的單位數變成雙位數。
對于兒童業務,鄭捷非常自信地表示,安踏兒童已經是中國僅次于巴拉巴拉的第二大兒童品牌。
安踏2018上半年的廣告及宣傳開支占收益比達到11.7%,增加2.4個百分點,“去年Q4我們與中國奧委會續約,所以去年上半年廣告費用比較低,并且零售業務也在加速,和零售相關的廣告宣傳也有所增加。”賴世賢表示,“未來還是會維持在10%-12%這個范圍內。”
“我們通過奧運平臺,向世界輸出安踏的品牌文化,也是我們積極實踐戰略布局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丁世忠在財報中表示。鄭捷預告,“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會在國際一些重要市場有一些不錯的表現。”
在這個財報中,同比增加15天至83天的平均存貨周轉日數,是為數不多的“負面”。賴世賢表示,“主要因為零售業務上升,還有新品牌的加入,有原有一些庫存需要消化。”李寧在同期的這一數據為85天,雖然安踏有所增長,但還算處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
丁世忠稱2018年是安踏開啟創新十年的第一年。安踏在財報中表示,未來將重要圍繞品牌升級、零售升級、管理模式升級、組織人才和文化升級。伴隨著體量增加帶來的增速挑戰、資本市場的關注和更加嚴苛的考量,以及多品牌集團化運營帶來的管理升級,安踏未來的挑戰伴隨著一個新的十年剛剛開始。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