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一鞋業:用匠心生產換品牌信心
“說起來其實很無奈,明明我們的產品并不比他們差,可在客戶的印象里,我們的就比他們差。”臺州華一鞋業有限公司一度也遭遇了客戶“歧視”的目光,但總經理梁云盛一直在思考如何逆轉形勢,他埋頭抓細節、抓品質、滿足客戶各類要求,慢慢地把信任的堡壘一點一點建立在客戶的心里,讓華一的產品一步一步從批發市場走進了大商場。
開拓菲律賓市場
要求太高,連員工都有意見
華一有一個客戶,是來自菲律賓的品牌商。“這個品牌在菲律賓的地位就好比是在國內的地位,每雙鞋在當地的售價為200~300元。”梁云盛說,這個客戶大部分的訂單都是福建的企業在生產。在溫嶺,唯有華一和他們有合作。
“我們和福建一家研發中心長時間有合作,是他們把菲律賓的客戶推薦給了我們。最初,這個客戶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溫嶺鞋抱有偏見,對我們生產的產品品質持懷疑態度,但幸好他們愿意給我們一個機會。”梁云盛說。
菲律賓客戶對鞋子的細節非常講究,對鞋楦、鞋底甚至鞋底的商標都有專門的要求,而其他客戶一般是不會要求生產商在鞋底也印上商標的。
因為講究細節,第一次試單,華一并沒有達到他們的標準。“他們派專人入駐,對每一道工序都進行跟蹤把控。此前,華一的客戶大都是散客,對很多方面都沒有特別要求,所以我們當時生產時并沒有特別注意,生產環節比較粗糙,前期返工成本、物料成本浪費了不少。”梁云盛說,當時真的很痛苦,返工多了,連員工都有了意見,“單價又沒有比其他人高,為什么別的客戶這樣生產可以,就他們不可以?”
頂著巨大壓力,梁云盛還是把訂單堅持了下來,一點一點慢慢改進、磨合,用什么工藝、材料,要達到什么要求,要什么時候交貨……100%都按照客戶的要求操作,總算留住了這個客戶。至今,雙方一合作就是4年,該品牌一季度的訂單也從一開始的1萬多雙增加到了現在的十幾萬雙。
一下訂單就是70萬雙
俄羅斯市場從沒要求到高要求
華一和菲律賓客戶合作時,工廠創立其實不過一年左右時間。
“我們是2013年才真正成立華一的,在此之前主要做外貿,并沒有自己的生產場地。”梁云盛說,2008年金融危機后,他發現客戶對產品的品質、工廠的硬件軟件等要求越來越高,單單依靠別人生產并不是長久之計。
“別人生產的鞋子,無論是在工藝上,還是材料、質量上,我都無法完全掌控。但那幾年,客商對生產企業的要求明顯不同了,他們對品質、對人權甚至對反恐方面都有了要求,當時溫嶺真正能滿足這些要求的生產企業并沒有幾家。而且面對這些要求,這些企業的配合度也不高,覺得不一定能保證盈利。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接單變得有局限性,我們不得不轉變思路,自己開始生產。”梁云盛說。
客商對生產企業態度的改變,在華一合作的幾個俄羅斯品牌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很早之前就和俄羅斯TT、紅三角等品牌有合作了。”梁云盛說,“當時,有一個品牌在展會上找到我們,因為我們展出的產品豐富,各種層次都有,比較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他們一下單就是70萬雙,非常爽快,基本上沒有要求。我當時嚇了一跳,這是我接過的最大的一單,要知道以前客戶下單就是幾千雙、幾萬雙而已。”
70萬雙的鞋子,對當時的梁云盛來說,絕對是要超負荷生產了,但他還是接了下來,后來三四個月,他基本就在工廠里趕單。“2012—2013年,是我們和俄羅斯客商合作的高峰期,一個季度就能生產100萬雙鞋子。”但是,到了2014年,盧布突然崩盤,華一損失慘重,俄羅斯的訂單也從原來40%的占比急速跌到了10%不到。
這個狀況直到2016年才發生轉變,俄羅斯的客戶慢慢回來了,而且他們的要求也明顯提高了。就拿TT來說,現在會在開發設計、材料等方面加入自己的思路,由自己主控,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讓企業自由發揮。而且對于合作企業,他們也會多方比較,在綜合評價后,決定與誰合作。“這樣一來,為了贏過其他競爭對手,我們在提升質量的同時,進行多方把控,把成本也降下來。”梁云盛說。
管理更加精細化
中高端品牌商拋來橄欖枝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梁云盛將倉庫劃分得更細,從以前一個原料倉和一個開放式的成品倉,細分成配料倉、幫面倉、成品倉等多個倉庫,還設立了多個管理員崗位,并在去年使用ERP系統,將所有倉庫都串聯了起來,努力將材料浪費降到最低。
華一還將配套供應商縮減到了只剩三四個。“以前合作很混亂,一些小廠如果報價低,我們也會和他們合作,這樣我們在質量上就難以保證了。”梁云盛說,“還有革料、網布等配套產品,我們也不再從市場上采購,而是選擇了一家工廠合作,不僅能把控質量,集中資源后,價格方面也有了優勢。”
因為和俄羅斯以及菲律賓客商磨合后的改進,華一有了更多的意外之喜,優衣庫、千代田、ASDA等品牌商都相繼拋來了橄欖枝。
就在不久前,華一向日本發去了幾萬雙鞋。“這批鞋是為日本的千代田品牌生產的,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我們這里多次試單了。”梁云盛說,日本客戶對合作商的要求非常高,從開發、用料到工藝等方面都有要求。“為了滿足日本企業的要求,我們在產品檢測上精益求精,從原材料到輔料,從半成品到成品,每個環節都要全檢、精檢,尤其是對銳器的把控,是日本企業的底線,我們在生產時更是小心了再小心。”為此,華一還安排了專人負責銳器把控,員工的針斷了,要拿著所有斷裂的部分去品檢站兌換,負責銳器的人對此做好記錄,再完整入庫,每一根針都要完整入檔回收,從源頭上斷絕銳器混入鞋子的問題。
千代田在日本屬于中高端品牌,華一之所以能接到他們的訂單,主要得益于此前他們曾和優衣庫有過合作,這讓千代田對華一的質量有了信心。“前年9月,優衣庫在溫嶺尋找合作商,在寶利特鞋業的推薦下,他們找到了我們,經過多方考察,最后在四五家企業里選擇了我們。”梁云盛說,優衣庫在考察時比較嚴格,對企業的生產能力、產品細節的完成度、車間的管理等都一一進行了了解,才有了后來的合作。“而我們之所以能從這四五家企業里脫穎而出,不得不說,之前和菲律賓品牌的合作,讓工廠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也是優勢之一。”
去年,華一還通過英國的ASDA走進了沃爾瑪超市,連阿里巴巴國際站也慕名前來,主動為華一開辟了廣告位和宣傳欄,為他們宣傳和銷售產品。
“明年,我們計劃更多地開拓日本、歐美等中高端品牌市場。”關于華一的未來,在梁云盛的規劃里,他將篩選如今大大小小上百個客戶,將服務集中在一些品牌客戶身上,這樣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開發新產品、管控產品品質,實現工廠精益化生產。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