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縣:納鞋底“納”出扶貧產業
【-國內市場】“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呀,站得穩哪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币皇桌细琛吨袊蕖,道出了中國人對于千層底的難舍情懷。在泗縣,通過將“納鞋底”這個充滿鄉土氣息的草根手藝與扶貧工作相結合,一個讓數千貧困戶增收的特色扶貧產業應運而生。
棉布填千層,麻線扎千針。12月23日上午,當記者走進泗縣彭鮑村貧困戶胡昌霞的家時,她正在和鄉鄰們圍坐在一起納鞋底,一雙雙納好的“千層底”堆放在案桌上!霸凼止ぜ{的鞋底最養腳,是機器代替不了的!焙紵崆榈啬闷鹨浑p她剛納好的鞋底指給記者看,“這都是一針一線納出來的,布鞋舒服就舒服在這鞋底上!
記者發現,納好的鞋底上布滿了綿密的針腳,摸起來格外棉韌厚實。更為特別的是,鞋底還有股草藥味,干爽好聞。原來這是泗縣特有的藥物布鞋,除了具有傳統布鞋的舒適,還能殺菌、防臭,緩解腳部疾病的困擾。
據介紹,泗縣藥物布鞋制作技藝是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現代人對養生保健越來越重視,近年來,泗縣藥物布鞋走紅市場,年產銷量達到上百萬雙。為了滿足制鞋企業的用工需要,同時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泗縣政府部門積極牽線搭橋,幫助企業與貧困戶對接。由企業將打好針孔的鞋底送到貧困戶手中,貧困戶納好后再由企業統一收購。
泗縣天和鞋服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企業,據企業負責人李丹鳳介紹,他們已與30個貧困村簽約,帶動了500多戶貧困戶參與草藥布鞋手工制作。
“我們納一雙可以得18塊錢,我一天可以納兩雙,一個月可以掙幾百塊錢貼補家用。”胡昌霞說,村里還為老伴安排了保潔員工作,兩項收入加上低保,讓老兩口吃穿不愁。
張美英是大路口鄉和平村的貧困戶,10年前愛人不幸遭遇車禍去世,留下張美英一人帶著兩個孩子與多病的公婆一起生活,一家人過得異常艱難。由于不能外出打工,她開始學習制作布鞋。目前,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
大莊鎮曙光村青年張曉軍因駕駛農機側翻,導致下半身癱瘓。正當他對生活失去信心時,天和鞋服上門教授他納鞋底的技術,而且特別將每雙鞋的報酬提高到23元!巴ㄟ^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我再也不是政府和親人的累贅。”張曉軍說,自己不僅通過勞動實現了脫貧,更重要的是重樹了生活信心。
一針一線“納”出幸福生活。目前,泗縣的手工納鞋底扶貧項目已經在全縣40多個貧困村推開,2000多貧困人口正用靈巧的雙手編織出生活的幸福與甜蜜,走上脫貧致富路。在傳承傳統手工藝的同時,積極吸納現代技術,注重品牌建設、款式開發的泗縣藥物老布鞋也成長為當地的一項特色產業。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