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國的訂單去哪兒了
【-要聞分析】當中國企業尤其是國企在各地以巨資爭搶地王的時候,美國、日本正在和越南、印度乃至更多的東南亞國家一起爭搶中國制造業的市場份額。
近日,一則日本最大的航運企業——商船三井在越南海防投資12億美元擴建集裝箱碼頭,三井認為制造業將加速從中國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轉移的報道,經中國官方媒體轉發后引發巨大反響。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不僅日本企業加大對越南的投資,很多中國制造企業也在將產能向越南遷移。面包財經翻查了若干上市公司財報發現: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協助下,越南、印度以及其他眾多東南亞國家,正系統化的通過貿易、稅收和土地優惠等各種策略“挖角”中國制造。
稅收優惠+廉價土地:越南等國照搬中國招商引資套路
越南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力度相當大,一些曾經被中國地方政府嫻熟使用的招商政策被越南、印尼、老撾等東南亞國家廣泛使用。很多中國企業開始在越南享受曾經在國內享受或者沒有享受到的優惠政策。
稅收優惠被當作“招商引資”的利器。前首富劉永好旗下的新希望(000876.SZ)年報顯示:新希望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優惠稅率為免征3年,減半征收5年;在越南河內的公司主營業務的所得稅稅率為10%,而當地的正常所得稅稅率為22%;在越南同塔享受的優惠是,從開始經營活動起12年內所得稅稅率為15%(正常稅率為22%)。新希望在老撾的稅收優惠為從盈利年度起免征5年所得稅。
中國當年與新加坡合作開設園區的做法也被越南所效仿。中國鞋網記者了解到,越南與新加坡合作在海防地區設立了“越南新加坡工業園”,園區內企業的稅率相當優惠:所得稅按10%征收,不足法定稅率的一半;產品出口企業從獲得年度開始,前4年全免,后9年減半征收,稅率僅為5%。中國A股上市公司健盛集團(603558.SH)已經在越南設廠,并且正加大在當地的投資。
在國內屢受“禁摩”政策打壓的摩托車企業在越南受到禮遇。宗申動力的公告顯示:在河內工業園企業的可以享受從實現利潤當月起三年免征、七年減半的所得稅政策。
除了稅收外,低廉的土地價格也成為越南招商引資的籌碼。天虹紡織在財報中稱:其位于越南廣寧省的工業園區,土地面積超過6.7萬平方米,原始價格僅為每平方250元。而且,這其中已經包括了向越南當地政府支付的費用、征地成本以及在地塊上興建基礎設施的成本。
除了越南之外,印尼、柬埔寨和老撾等東南亞國家,也都推行著各項優惠政策。紡織品企業魯泰A稱:“魯泰(柬埔寨)享受3年啟動期+3年免稅期+1年優惠期的免企業所得稅收優惠”。
中國制造成本急劇攀升 不遷移無利可圖?
中國制造企業紛紛去國外設廠與國內人工成本上升和稅費負擔重有很大的關系。魯泰2015年襯衣生產費用中人工工資、折舊、能源、制造費用的絕對值都在上升。
人工成本上升尤為劇烈。財報顯示,2012年魯泰襯衣費用中人工工資占比為29.35%,到了2015年攀升到39.10%;兩年間占比上升了10個百分點。
百隆東方在財報中稱:“2015年是中國紡織行業深度調整的一年。國內企業面臨棉花質量下降,行業存在產能結構性過剩,設備利用率低,產品庫存高,資金周轉困難;國內用工成本持續上升等諸多不利因素,國際方面,東南亞地區紡織業快速發展,并以其低成本的明顯優勢繼續搶占中國紡織業份額”。
制造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成本與規模的競爭。對于低利潤率的服裝業而言,如此急劇攀升意味著如果不遷移將陷入無利可圖的境地。
制造業加速遷移 中國出口應聲而落
制造業向東南亞遷移的速度超出想象。A股上市公司百隆東方在越南的工廠2013年開始建設,去年越南工廠的紗錠生產能力就占公司全部產能的40%。財報數據顯示,由于被認定為高科技企業,該公司去年在國內享受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而越南的稅率僅為10%。(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