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奢侈品繁華背后藏假貨傷疤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據國際會計咨詢機構畢馬威的聯合調研報告《2015年中國的網購消費者》顯示,中國的網上和移動奢侈品消費已呈爆炸增長之勢,4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奢侈品大多是通過網絡渠道購買,且網購奢侈品年均消費漲幅近三成。奢侈品網購市場潛力巨大,但這繁華背后暗藏三道傷疤:一是假貨成災;二是消費者維權難;三是物流存短板。因此,消費者在網購時一定要謹慎,不可輕信廣告宣傳。
網購奢侈品增勢強勁
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等移動端的高度普及,我國奢侈品和奢侈服務網購消費勢如破竹。一項針對中國10150名消費者的調研報告顯示,4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奢侈品大多是通過網絡渠道購買。每筆網上消費額平均約2300元,較2014年的1800元調查高出28%。
這份名為《中國的網購消費者》的調研報告是國際會計咨詢機構畢馬威聯合奢侈品閃購電商平臺魅力惠和微博所展開的有關中國網購消費的最新調查。報告還指出,盡管只有1%的受訪者表示曾在網上購買過國內和海外房地產,但50%的人表示并不排斥未來進行這種網購。
據淘寶官方數據顯示,從2013年起,國際大牌在淘寶平臺的銷售出現了爆發性增長。可見,國內網購奢侈品增速相當驚人。與此同時,海外網購奢侈品也呈大幅增長趨勢。在這些奢侈品消費中,化妝品是最受歡迎的網購產品,其次是女鞋、箱包皮具、女裝及配飾。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消費者網購支出首次超過美國。畢馬威公司的合伙人埃吉迪奧·扎雷拉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并將引領全球電子商貿的發展。智能手機是最常用的網購設備。我們預計,隨著中國消費者日益成熟并嘗試更多的網購平臺,移動網購支出將很快大幅拋離互聯網平臺。
網購奢侈品緣何受寵?
網購奢侈品為何如此受寵呢?原因不外乎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價格和折扣是推動奢侈品網購的主要因素。奢侈品電商魅力惠總裁兼聯合創始人韋奕博表示,稅費及各種關稅的存在帶來了價格套利空間。網下官方定價與網上水貨的價格差異根據品牌的不同可以高達30%-100%。25歲—35歲的客戶是奢侈品電商的主要消費群體,這部分消費者經濟能力增強,但尚不穩定,對價格和折扣自然尤為重視。
第二、購買便利、品種豐富以及對獨特化產品的追求也是消費者選擇網購奢侈品的原因。電商可以將LV、Gucci、Chanel、Givenchy等眾多奢侈品放在一個空間里,多樣的品牌和豐富的產品讓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給消費者帶來極佳的用戶體驗。與此同時,奢侈品作為特殊商品,具有稀缺性,其本身就對消費者具有較大吸引力。
第三、科技發展也在助推奢侈品網購市場的發展。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手機上網人數達5.57億人,網絡購物用戶達到3.61億,同比增長19.7%。受惠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社交媒體多樣化,消費者的購物方式越來越便捷,去年一整年,我國全社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6.39萬億元,網上和移動奢侈品消費也呈迅猛增長之勢。
規范網購奢侈品市場仍存挑戰
在經濟下行之際,網售正成為奢侈品零售商提振銷量的一根救命稻草,但這一過程仍存三點待解難題。
首先,網購奢侈品假貨成災。盡管網購奢侈品價格優勢明顯,但網絡購物平臺卻存在大量假貨,嚴重影響了網絡購物在消費者心中的信譽和形象。據第三方在線調查顯示,有將近70%的消費者不選擇網購奢侈品的原因是擔心假貨。去年,聚美優品等多家電商平臺就被指“知假售假”,假冒奢侈品都來自同一供貨商“祥鵬恒業”,這事在消費者中產生巨大的化學反映。
其次,網購奢侈品維權難。目前國內奢侈品電商幾乎都沒有拿到奢侈品品牌的網絡銷售授權,只能通過代理、代購的手段來維持貨源。來自一些奢侈品品牌的聲明顯示,在未經授權的電商網站購買奢侈品,消費者購買后將享受不了售后服務及維修。而且如果買到假貨,也將面臨鑒定難和舉證難這兩個問題。此外,網購“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定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諸多限制,不少消費者因此無法成功退貨。
最后,網購奢侈品存在物流短板。奢侈品作為特殊商品,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奢侈品網站采用第三方物流進行商品配送,這樣在商品包裝、出貨、送至用戶等環節,就很難自主控制與掌握,為此,商品在運送途中出現問題的概率也大大提升。數據顯示,加盟型民營快遞企業中,高附加值的貨品丟件率高達57%,民營快遞企業賠付不起。
網購奢侈品仍存不少難題,因此,消費者在網購時仍應慎重為上,不要一味相信廣告宣傳。首先要找到正規的網站購買,此外應要求網站提供發票、單據,還有下單時的訂單等,最好截圖保留,以便有問題時能拿出證據。如果懷疑買到假貨,可以持相關憑證直接向電商投訴,或者直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向工商部門舉報。
總的來說,我國的奢侈品網購市場潛力巨大。挖掘奢侈品的售后服務價值,增強消費者黏性,或能成為國內奢侈品電商的另一條突圍路徑。(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