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子商務 疏堵后如何留住海淘客
【中國鞋網-電商頻道】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將在國內開通跨境電商業務,這讓很多海淘客小興奮了一下。另外,筆者發現海關加大了對嬰幼兒奶粉、用品等跨境包裹“大戶”的征稅力度,幾乎逢包收稅。雙管齊下后,海淘業務真的能轉正嗎?
在EMS通州某分部,碼放著上百件被海關征稅的嬰童用品包裹,發貨地有德國、美國以及日本等國。一位現場等待繳稅取件的消費者告訴筆者,其在德國找人代購的奶粉,被征收了100元的稅。雖然征稅后平均每罐奶粉的價格上漲了20元,但她并不會因此改換國產奶粉,因為更相信原產地奶粉的品質。國內大批海淘客的需求孕育了大大小小的代購商,如今,亞馬遜等大腕也盯上這一市場。同時,上海自貿區為海淘客提供了正規購買渠道。
其實,國內消費者孜孜以求的除了性價比較高、款式新的海外原產地產品外,很多是Made in China。但是國內消費者無緣這些產品,因為加工企業是來樣、來料加工,只能銷往國外。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過現在國外消費增長乏力,而國內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外貿加工企業轉內銷有非常清晰的市場前景。而當下,國內零售市場銷售下滑、行業調整迫在眉睫,與其跟風做O2O、觸網,為何不從采購環節入手,與那些習慣悶頭搞生產的外貿加工企業合作,尋找商品自營、回歸零售的突破口呢?
2009年金融危機時,一些外貿出口企業在政府搭臺下嘗試過轉內銷。當時即便是庫存積壓品也頻頻賣斷貨。但復雜的零供關系、賬期讓很多外貿企業的內銷嘗試擱淺。
并非沒有成功案例。日前專門做孕嬰童用品的樂友搞了一場童裝秀,這并不是零售商與品牌商的一場簡單“秀”,而是樂友自有服裝品牌——歌瑞家的推廣。歌瑞家的生產廠商正是一家專門做嬰童紡織品出口的廠家,其面料、款式等比肩國際標準。自然,自有品牌給樂友貢獻的利潤也要高于進店銷售商品。(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