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口岸率先啟動跨檢區關檢合作試點
【中國鞋網-行業政策法規】12月10日,廈門海關與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關檢合作“三個一”試點工作在圍頭港正式啟動,并現場簽署《開展關檢合作“三個一”試點工作備忘錄》。據悉,這是福建省繼福州江陰港區后第二個開展“三個一”模式試點的口岸,也是廈門關區、福建檢區首次率先跨檢區聯合開展“三個一”試點工作。
當日,一批進口自日本5個貨柜、重量104.28噸的廢塑料,在圍頭港區經過關檢“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業務流程,并順利通關放行。
據介紹,所謂“三個一”,就是指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合作實行“一次錄入,分別申報;一次開箱,關檢依法查驗;關檢聯網核放”的通關模式,是在現行法律制度條件下,通過創新機制,優化口岸通關環境,依托信息化技術,為企業節約成本、提高通關效率,使企業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創造效益。
據了解,泉州口岸點多、線長、面廣,加之港區、碼頭條塊分割,主要的3個集裝箱專用碼頭分布在三區(市),港區之間相隔幾十公里,進口企業面臨著口岸現場查驗往返奔波、重復開柜查驗等問題,由此帶來時間、資源上的浪費,間接增加了企業通關成本。為此,泉州檢驗檢疫部門進一步簡化通關程序、提升口岸整體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最大限度幫助企業減負增效。
“實行‘三個一’模式大大節省了人力、時間和費用,平均每個集裝箱廢塑料的通關時間至少節省一天以上,節省裝卸費、搬運費、保管費等600元以上。”參與試點的泉州太平洋港口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立水告訴記者,按泉州圍頭港區進口量超1萬個集裝箱計,加上滯箱費等,預計1年可為晉江進口廢塑企業節約各項費用近千萬元。同時,“三個一”試點減少了貨物在碼頭滯留時間、操作時間,預計可提高碼頭的貨物運轉效率40%以上。(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