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旅——駱駝峰攀登報告
【中國鞋網-登山報告】峰西峰,坐落在長坪溝的最里面,海拔5484,駱駝峰分東峰和西峰,在四姑娘山地區來講,駱駝峰這樣的海拔不算高,但是在這個海拔有常年冰川攀登的山峰來講不算多,就我知道的有阿妣,尖山子,四姑娘幺峰和其他幾個少數未知名的山峰具有常年的冰川外,其他的山峰多是巖石線路為主。當然當地人也說駱駝峰比較“邪乎”,據我所知在此長眠的登山者已有5人。右側是羊滿臺。
緣起
由于11月本身沒有安排相關的攀登活動,由于其中的一名老隊員閑來無事,忙碌之余希望出來透透氣,登登山放松或者調解一下狀況,思前想后,最后選擇了他。當然倉促之間組織了3名隊員參加也要感謝大家對自由之巔和對我的支持。
這里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我們攀登的頂峰并非駱駝西峰的真正頂峰,原因主要是由于時間關系,以及我們收到了這個頂峰的金帆的混淆,最后確定登的這個,實際上比左側的頂低多少我們很難判斷。當然當地幾個駱駝峰的向導告訴我們不要過去,那邊有很大的冰裂縫難以跨越。當然這些都不影響這條新線路的完成。第二點要說明的是這條線路為什么是新線路。在之前我有次駱駝峰的攀登及經歷,其中俄羅斯人的搜救應該是相似的線路,但是區別在于藍色部分是俄羅斯人的攀登線路。我們本來計劃是攀登俄羅斯人的藍色線路,這里改變線路的原因在于,幾年以后的今年我來到同樣的位置后發現,以前的線路已經變化,我們之前很平緩的溝槽和巖石部分已經不復存在,而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懸掛的冰川及陡峭的石頭和冰壁。
而當年俄羅斯人所留的紀念也不知道哪兒去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繼續攀登我們必須選擇更合適的線路。通過經驗和觀察我們得到了結果。而事實證明這也是可行的,并且是完全不同的線路。
關于線路
整條線路從營地出發階段是大量的碎石和行走路段,到達山峰的地步,進入一個溝槽以后積雪很多地方比較深,我們從4點半開始出發行進了大概3個半小時到達了巖石根部的血槽下端,然后由于積雪大多數到達了膝蓋,所以后面的很多行進比較消耗體能。
到達雪槽我們順著雪槽一直到達冰川,雪和狀況都不算太好,雪還是比較軟,有些地方會有一些硬雪,我們不斷的從積雪中踩出一條路來以供行進。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粉色線路部分有一些橫切的路段,有一定的暴露感,和松雪的影響,因為橫切過程中雪的粘連性比較差,所以我們會踩掉整塊的雪掉下去。
從大本營出發我們經過10個小時的攀登到達了冰川的盡頭,這里有兩個頂峰,一左一右,由于已經是下午的2點半左右了,而且在膝蓋深的雪地行進了10小時以后也有一些疲憊,并且考慮到下撤的時間可能會比較晚了,我們決定選擇右邊的假頂,這樣我們下到營地也已經是晚上七點過了,而天在6點左右已經完全黑盡了。
關于攀登
這次攀登我們采用阿爾卑斯攀登方式,3名隊員2名登頂,整個線路大多數是行進間保護,由于雪的情況,大多數情況只需要攀登,不需要太多的交替保護。在下撤過程中很多路段需要我們進行保護下降。這里我們很高興的是我們攀登當天的月亮非常的亮,我幾乎可以不適用頭燈都能看到路。
幺峰的3個頂
那么就我們實際攀登沒有登真頂而言,當然和我們的攀登有一定關系,就我自己對登山的理解,登山不管是哪個頂峰,很重要的是我們完成了整個線路的攀登,而實際上我們眾所周知很多山都有幾個頂,比如我知道的幺妹峰有三個頂,阿妣有兩個頂,日月寶鏡有兩個頂,大雪塘有兩個頂,而不管哪個高哪個低,我們只要完成了整個線路,這才是重要的,而我們有時候很難去判斷或者分辨哪個更高,但這實際對我們的攀登結果并不影響。而我們一直以來提倡的是在登山過程中找到樂趣,而這種樂趣完全來自于攀登的過程。(個人看法)
關于風險
就我們所知的駱駝峰的風險主要來源于雪崩,而此次攀登雪比較松軟元,但是沒有積層雪,雪層保持比較好的狀態,我們行進需要一些體能消耗,但是風險先對較小,當然如果雪況發生變化,我們就很難同日而語了。而整條線路沒有任何雪崩的跡象和遺留痕跡。當然我們也了解了攀登錢大概十天左右的天氣狀況。
另一個狀況是落石,就我們的整個攀登來講落石幾乎沒有,主要是冬季被凍住的原因,所以相對安全。
關于人員:
我們這次活動隊員3名,教練兩名,廚師1名,后勤馬工協作兩名
裝備:
除個人裝備以外我們雙繩2根,一些冰錐、巖塞和機械塞,但是幾乎大多數裝備都沒有使用到。
關于活動
由于我們自由之巔成立之初,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很多方面我們還需要改善,比如我們的時間安排上面,我們對隊員的評估上面,包括整個線路的風險評估上面等等,我們都在不斷的努力完善自身,希望以后能帶給大家更多,更好的活動。(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