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不代表利潤 狂歡背后的電商之囧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雙十一”來臨前,家里的男人告誡我,不要貪圖便宜而買很多沒用的東西,最好什么都不要淘。11月11日夜里臨近12時,還坐在電腦前拉住“雙十一”尾巴的人,正是那個告誡我別淘的男人,他正急著為350億元貢獻他微薄的力量。
在這個幾近全民狂歡的網絡購物時代,溫州人除了為天貓銷售額添磚加瓦外,不少實體企業開始觸網,為下一步轉型做準備;也有年輕人通過網絡,為自己找到一份工作和未來。觸網方式不同,網絡背后的酸甜苦辣也各有不同。
車間一角的淘寶商城:每月投廣告數十萬還欠廠里700萬
“馬總,你確定車子半小時后會到吧?”在浙江賽特鞋業有限公司的車間內,一邊是流水線車工在趕制鞋幫,另一邊就是陳達的簡易大倉庫,中間只隔了一層鐵絲網。在彌漫著鞋膠氣味的嘈雜車包聲中,陳達催促著物流公司的車輛趕緊到來。前天晚上,原本約好7時30分來拉貨,可快遞公司實在太忙,車子運轉不過來,到晚上8時30分許,已經打包好貼上快遞單的也要“爆倉”——倉庫里,新貨要進來,老的貨還沒運出去。
車間工人的加班,物流的忙碌,都是拜“雙十一”所賜。賽特鞋業旗下的牌子幸運鳥,在“雙十一”當天通過天貓商城賣出2.3萬雙鞋子,原本為電子商務準備的1萬雙鞋子遠遠不夠,車間馬上投入生產。
工作環境不算很好,工作時間長得“沒人性”,為賽特鞋業做電子商務的陳達卻覺得這是一筆值得算的賬。1988年出生的陳達是平陽人,在寧波上大學期間就開淘寶店,畢業后也嘗試注冊公司在天貓上開店,結果,缺乏后續的投入,幾近夭折。
這時,在浙江賽特集團工作的親戚幫他牽線搭橋,讓他嘗試來企業做電子商務。
“說是合股,其實,我只出資幾萬元。”陳達說起自己的股東身份,有點不好意思。賽特企業控股,把賽特原有的但名不見經傳的幸運鳥商標用于網絡銷售的產品上,成立幸運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依托賽特的產品、車間,在天貓上開出幸運鳥女鞋專賣店。
至于為什么是幸運鳥而不是頗有名氣的賽特?陳達解釋,廠家要考慮線下的專賣店,不能因為網店而破壞了原有的價格體系,損害國內這么多經銷商的利益。
同一款式,同樣材質,同樣的工人,同一條流水線,而貼上幸運鳥商標用于網絡銷售的女鞋,價格就要比賽特便宜很多。
廠家為讓消費者注意到名不見經傳的幸運鳥女鞋,要在天貓上投入大量的廣告費用,這讓陳達為公司的支出感到心疼,“既然進入電商,只能按天貓的規則來。”除了最初進駐天貓的近20萬元服務費和保證金,他每月投到天貓的廣告費為30萬元到50萬元,這其中有廣告位的費用,也有因為搜索流量產生的費用,陳達手下共有15名員工,好的時候月銷售額能做到兩百萬元,差的時候月銷售額為100萬元到150萬元。這個數字看起來還蠻不錯,但在賬面上,幸運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還處于虧空的狀態。
“老板拿出一張清單對我說,我還欠廠里700萬元,我懵了。”陳達說,雖然是賽特鞋業的電商,銷售的也是賽特生產的鞋子,但財務要分清楚,幸運鳥公司要向賽特鞋業進貨后再銷售,或者是下訂單給廠里趕制,因此有自己的庫存。陳達帶記者到他的倉庫,看似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這里庫存著500萬元的貨物。”
“雙十一”的活動他做得很累,但銷售的都是眼下暢銷的鞋子,對他倉庫里的四季鞋子減倉影響不大,“想到那700萬元的欠款,我最想看到倉庫全變空了。”
“銷售額看起來不錯,你賺到錢了嗎?”面對記者的詢問,陳達搖搖頭,“公司還是虧錢的,我個人怎么能賺到錢?但幸運鳥女鞋的銷量在增大,我們在天貓上的積分在增加,我個人的管理、技術也在進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孵化中的電子商務產業園
鞋廠的氣味太過刺激,記者在廠里采訪約1小時后開始咳嗽。幸運鳥電子商務公司,就設在車間的一個角落,記者問陳達,有沒有想過把電子商務搬遷出廠區?他說,電子商務應該設在寫字樓里,跟隨他一起工作的員工都是90后,為了安全,陳達要陪夜班的人一起下班。“這里連著車間,隔壁就是物流公司,我用廠里的場地省了租金,又能很方便地跟車間、快遞對接,這都是節省成本、節省時間的做法。”陳達分析現狀時,又展望了一下,“當有一天,網絡銷售額超出線下實體店銷售額時,或許,我們就會脫離車間了。”
對于賽特鞋業有限公司來說,投入大量資金運作電子商務,是對實體企業轉型的一個重要嘗試。公司負責人認為,電子商務是實體企業轉型的方向,是大勢所趨,她看好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賽特正在摸索如何將電子商務和企業實體更緊密地連接。
對于目前的成績,該公司負責人一方面肯定陳達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示困難非常大。她認為不能以眼下的銷售額論是否成功,要看以后。公司還將在電子商務上繼續投入。
在賽特鞋業所在的工業園,陳達也不是孤獨的電商,據他了解,現在有20來家電子商務公司設在金州工業園內,而金州集團,也正著力打造電子商務產業園。在這次“雙十一”活動中,金州集團為幸運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送來各類方便食品和零食,還為他們增援了6名臨時客服。除了這些小關懷外,他們還引進各類快遞公司,為電子商務做配套。“或許有一天,我們脫離車間的方式不是電子商務搬離,而是電子商務占據了車間,生產流水線搬離。”
幾經波折的淘寶小店:每天只賣幾十雙鞋每月要虧幾千元
11月13日晚上9點,溫州大學城市學院孵化園大樓的大廳燈早已熄滅,不過404A房間的燈光依舊亮著。房間里,國際貿易專業大四學生袁野對著筆記本電腦屏幕上的淘寶訂單,輕輕嘆了口氣:“才十幾單,‘雙十一’后遺癥。”
辦公桌對面坐著的是袁野的工作伙伴張海玉。今年9月,袁野承諾以每月800元的酬勞,拉張海玉進入自己的電商創業計劃,不過袁野只付了一個月,就開始拖欠工資,因為網店的生意至今未能盈利。
袁野的合伙人這幾天偶爾也會給袁野一些壓力,他表露出了對收回投資的些許不自信。袁野說:“這段時間沒睡好,每天浮現在腦海里的只有一樣東西——鞋子,畢竟我們已經各自投入了20余萬元,不是小數目。”
袁野來自河南,用的手機是iPhone5,用他的話說,“家里的條件在當地算是不錯的。”來溫州之后,袁野有了強烈的創業欲望。在開淘寶店之前,他就有過幾次不怎么順利的創業經歷。
2012年開學季,袁野東拼西湊了10萬元購置了400床棉被在校園里銷售,這批棉被因為缺乏有效的宣傳推廣,直到今年開學才賣完。雖然賺了點錢,但袁野認為搭上的時間成本和最后的收入不成正比。
今年2月,袁野承包過某快遞品牌城市學院某生活區的投遞,他至今仍認為快遞是個穩賺不賠的行業,但自己的閱歷導致了這次創業的夭折。“快遞投遞點的店面年租金要4萬元,我想把店面利用起來,抵消部分租金成本。”
從來沒有開店經歷的袁野,開始從水果市場批發水果,在門店擺起了水果攤,但是經營下來后,他發現,水果的擺放、保存其實很有講究,他進2000元的水果,只能賣出1000元,其余都爛掉了。這不僅沒有抵消店租,反而蠶食了經營快遞業務的利潤,加之課業沖突,袁野的快遞投遞點只經營了4個月便宣告結束。
今年6月,袁野和一個大學同學開設了一家淘寶店,名叫“米茜童鞋”,做淘寶店的初衷只有一個,賺生活費。
開店伊始,袁野從郭溪一家童鞋廠進貨,放在網店上賣,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理,一款熱賣鞋的平均銷量能夠達到每天30雙。這個時候,供貨的童鞋廠突然拒絕供貨,原因是這家童鞋廠將設立自己的電商部門,袁野從經銷商變成了競爭對手。
“當時有個同學的朋友曾經做過鞋,我覺得與其受制于廠商,不如自己成立個制鞋廠,就和他合伙成立了一個小型制鞋廠。”袁野說,其實成立工廠的過程挺簡單,選定廠址,招募工人,到了10月份,工廠就這樣成立了。按照投資比例,袁野和合伙人各占童鞋廠50%的股份,袁野負責網上銷售,合伙人負責生產。
“雙十一”350億元的成交額是淘寶歷史上的里程碑,但這杯羹并沒有多少分到袁野的碗里。當天,袁野的網店賣出了100多單,雖然比往日的成交量翻了幾倍,但還是低于他的預期。
袁野的童鞋廠面積只有200來平方米,雇了6個工人,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小作坊。即便是個小作坊,每天的成本也不可小覷。“廠房租金,加上工人工資等成本,按照現在的銷售額,每月還要虧幾千元。”
袁野曾經參加過一個淘寶活動,那天,店里的一雙熱銷鞋賣出了200多雙,他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天能夠有這樣的銷售額,才能保證不虧本。
但參加活動需要費用,網店經營初期,袁野對刷流量、做活動等淘寶許可下的促銷投入,往往不計成本。不過這幾天,他常常思考:“我覺得我的步子邁得太快了,燒錢模式不長久,我想打造一兩款明星鞋,由此帶動網店的整體銷量,我對此還是挺樂觀的。”
“我爭取年底前達到收支平衡,不過,海玉的工資可能要拖到年底一起發了。”袁野不好意思地看看對面。
張海玉只是笑笑:“沒事,先把店搞起來再說。”
各種網絡營銷手段都全了
在溫大城市學院,老師挺鼓勵學生們在校創業。已經開了幾年淘寶店的學生周說,他身邊的同學幾乎都開了淘寶店,反正進淘寶的門檻低,誰都可以做。
在溫州高校里,確實也存在著濃郁的創業氛圍,當年,大一學生張海濤來校時,帶了幾百雙襪子,為的是不洗襪子,穿一雙扔一雙。因此被老師同學們笑稱為襪子王。后來,老師引導他銷售襪子,居然也做得不錯。畢業后,張海濤在天貓上開出了襪子專賣店,這次“雙十一”當天,他的專賣店做到了300萬元的銷售額。
除了淘寶、天貓,頭腦活絡的年輕人還有其他觸網經商的方式。溫大一名畢業生通過微信營銷做高端私人定制皮鞋,一雙鞋子的定價在5000元以上,也做得相當成功。
漂亮的銷量不代表利潤 表面風光內心心酸
記者通過雙嶼的街道、工商、稅務部門了解“中國”鞋類企業的電子商務情況,但奇怪的是,能聯系上的幾家開展電子商務的鞋類企業都婉拒記者的采訪。
前天下午,記者來到鞋都二期一家中型鞋廠,負責人坦言:“我們在電子商務這一塊,做得真不好,要是在報紙上登出來,會讓人笑話的。”該負責人透露,他們廠所做的電子商務,并沒有特意在網絡上拓展新的業務,而是以低價的方法,減少廠里積壓的庫存。“即使廣告投入不大,進天貓的費用、客服的工資等零零總總加起來,電子商務這一塊也是虧損的。”這家鞋廠對電子商務的前景表示看不透,“大家都在做,我們也得做。”
采訪中,這位負責人向記者推薦了一位他認為電子商務做得很好的鞋廠,在這次“雙十一”活動中,這家廠通過天貓賣了5萬多雙鞋子。但是,老板依舊拒絕采訪,這位老板透露,為了“雙十一”活動,他們的電子商務公司在天貓上不僅僅銷售自己廠生產的鞋子,還在外面批發鞋子進來,總共庫存15萬雙鞋子,現在沒有達到預期銷售目標,如何消化余下的這近十萬雙鞋子,是他接下來要頭痛的事情。同行透露,這家鞋廠投了2000多萬元在電子商務這一塊,“老板投錢的胳膊很粗,但回收起來,目前還困難。”鞋企老板這樣評價同行的同時,也表示摸不著網絡行情。
“淘寶讓我們愛恨交加,回收成本快,沒有欠賬是它的優點。我們如果做老品牌,會對線下實體店價格造成沖擊,做新品牌名氣不夠大,缺少老客戶。如果不想各種辦法吸引網民的注意,不在淘寶上做廣告投入,推廣也是很困難的事。在天貓、淘寶上的廣告投入,絲毫不比實體店的店租低,所以,有時候銷量并不意味著利潤,只是外表看起來風光而已。”加上天貓對鞋類還要收取銷售額5%的傭金,開設電商的中小企業老板笑稱是為馬云打工,自己的企業只是賺了個人氣,在網絡上混個臉熟。熱熱鬧鬧的“雙十一”過后,如何在電商中真正分得一杯羹,是溫州企業所要思考的問題。
溫州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秘書長曹王強說,溫州只有少部分電商參加了“雙十一”活動,總體表現不是很火熱。即便是集團,在這輪“雙十一”中,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溫州產品在互聯網上缺乏區域品牌,優勢不是很明顯,能引起網絡關注的產品除了鞋服,就是鴨舌。天貓數據表明,在這次“雙十一”中,溫州人消費的成交金額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15,但溫州電商總銷售額不到5億元,在天貓上根本排不上名次,這樣的倒掛現象也應當引起注意。他認為,溫州電商還是要結合我市出臺的有關政策,開發適合網絡銷售的產品,建立以溫州制造為主的互聯網品牌,這樣才能提高銷量,并由此帶來一系列的后續良好反應。
淘寶店主24小時實錄
11月7日凌晨,擁有5顆鉆的溫州淘寶店主小蔡因為勞累過度去世,年僅28歲。
這消息在淘寶店圈內,引起很大的反響。盡管淘寶店主們都明白,并告誡自己要注意休息,但“雙十一”過去,這些淘寶店主仍然處于高強度的工作狀態。
本周三,溫都記者走進小蔡的朋友、同為淘寶店主的董先生家中,記錄他和家人一天的忙碌生活。
上午7時:起床兩次失敗
11月13日早上7時許,董先生的妻子季女士起床失敗兩次后,“掙扎”著從被窩里出來,她要送兩個孩子到幼兒園。在孩子們喝牛奶的間隙,她不時輕聲地吩咐兩個寶貝小點聲兒,別吵到爸爸。
因為董先生凌晨4時多才睡覺,季女士想讓他多睡一會兒。送完孩子后,她返回家中打理前一天晚上接到的訂單。
上午9時30分,董先生起床。為了一起做淘寶生意,季女士的弟弟和弟媳干脆住在他們家中。因為要應對“雙十一”接下的訂單,季女士的表弟媳也從家中趕來幫忙,大家開始忙碌的一天。
這個小團隊中,男性負責做網店客服,女性根據訂單找貨、打包、發貨,并做售后服務。記者看到在市區新城中天大廈這1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除了衛生間和床上,其他地方都堆滿了鞋子,在房門外還有好幾大箱童鞋沒來得及拆封。季女士說,前一天晚上剛剛發走一批貨物,否則屋內會更擁擠。
上午10時:
上批發市場采購
上午10時許,董先生開車到市區縣前頭童裝批發市場采購,并查看新款、了解市場行情。另外一個網店店主要從他這里借調幾雙鞋子,他順便捎帶過去。因為前一晚銷售比較好,他得在家和批發市場之間往返兩次,一路上還不時接到妻子發來的微信,隨時告訴他需要采購的新貨物。
下午1時:
叫外賣輪流吃午飯
下午1時許,季女士在家中開始吃午飯,是叫外賣,大家輪流吃。季女士指著桌子上的訂單說,“雙十一”當天,他們接到350多單生意,是平時的3倍還多,每個人就像一只只陀螺,忙得不得了。
下午3時許,季女士有點心煩意亂,她遇到比較棘手的事情,顧客開口就問好評返現嗎?讓她最郁悶的一次,客戶要求返現沒有成功后,便在旺旺上破口大罵,這讓她委屈又無奈。
下午6時:
孩子最后一個離開幼兒園
下午6時許,季女士暫離網店,去幼兒園接孩子,她說,夫妻兩人只顧忙生意,陪孩子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幼兒園一般都是在5時放學,他們只能在6時去接孩子,為了不耽誤做生意,孩子的晚飯在幼兒園吃,她的孩子基本上是最后一個離開幼兒園的。
這時,董先生也回到家中,要趕在晚上7時前將當天要發的貨物整理好,過了7時后快遞員就不上門收貨了,這是大家一天中最忙的時候。孩子們就在貨物堆中自顧自玩耍。
季女士說,去年7月份,她開始在家里開網店,主要銷售童裝,讓7歲的女兒做模特,因為每次拍照都要兩三個小時,女兒從最初的積極配合到嚴重抵觸,只好拿零食哄孩子。
夜里零時:
陸續上床睡覺
晚上9時許,董先生下樓到飯攤點好菜,他盡快吃完趕到家中,換其他人下樓去吃。晚飯后的忙碌延續到下半夜。
季女士要送孩子去幼兒園,她零時許睡覺,是這個小團隊中第一個睡覺的。家住附近的表弟媳也回家了,董先生繼續整理貨物,并抄出次日需要采購的貨單。
凌晨4時
網頁還得再做調整
客廳中,董先生一個人在不停地敲打鍵盤,他要把批發過來的鞋子分類好,對新款童鞋拍照、修圖和上架,這天,他熬到比較晚,因為對頁面效果感覺不滿意,他要重新修改,把他認為可能好賣的鞋子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董先生說,他們網店每天接到100多單生意,“雙十一”當天,接到350多單生意。網店每個月銷售額大約30多萬元,其中快遞費要2萬多元。有時候,也想過要休息一下,但開網店的性質決定著他們沒有辦法休息。在淘寶網上賣童鞋的店鋪有42000余家,要想從中脫穎而出,除了不斷辛苦付出,還需要運氣,如果連續3天停止經營或稍微松懈一下,在淘寶的搜索中說不定就找不到他家的店鋪了,網店生意就會直線下降。
董先生說,開網店就像是坐上永不停轉的高速機器,除非你放棄。(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