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更要創多層名牌才能提升綜合實力
近年來,隨著全球金融形勢的持續不景氣,出口企業遇到瓶頸后想轉內銷,做內銷品牌,而貼牌加工企業也不想單純地做ODM或OEM,想做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至于原本就在做品牌的企業也不甘于“單兵作戰”,尋求多元化品牌發展。經過多次的嘗試和付出,他們漸漸形成一個共識,“做品牌很難!”不僅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打了水漂,而且還影響到主業的發展,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面對“進退兩難”的窘境,企業家們有些懵了,怎么辦?“市場哪容得下那么多品牌?做好自己,把一件事做好就不錯了。”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產業創意所所長助理戴明朝以康為例。
郭臺銘1985年在美國創建富士康品牌,一直專注于生產8C產品以及半導體設備,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制造商,蘋果、IBM、戴爾等國際行業巨頭都成為富士康的客戶,作為世界500強企業,富士康2011年的出口額占中國大陸出口額總量的5.8%,連續10年成為大陸出口200強榜首……像富士康一些輝煌戰績不用再贅述,因為更多的案例和數據都在引申一個事實:富士康是品牌,但更是名牌。
當然,石獅也有一些品牌,比如說、愛登堡、卡賓、金苑、威蘭西、狼道,但能夠稱之為名牌的則屈指可數。顯然,這樣的品牌和名牌數量和石獅所享有的知名度是不相匹配的,尤其在石獅定位成“米蘭”之后,需要更多的品牌和名牌企業和產品來奠定堅實的基礎,因為在米蘭,可謂處處都是名牌,、、范思哲、華倫天奴、普拉達等,都是經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淀,而非“一日之功”,“現在有些企業太浮躁,動不動就拿品牌立名。”戴明朝說,看看眼下的體育用品行業,當年多么火爆,、、、、KAPPA、、,各有市場,現在呢?能讓大家選擇的不超過5個。同樣,在國內,像安踏、等少數品牌能夠和耐克、阿迪達斯抗衡,其他的品牌,要么被收購,要么轉型,但事實上,不會隨著部分體育用品企業滅亡的就是那些ODM、OEM廠商,縱然外面是“群雄鏖戰”,他們也只是隔岸觀火,因為無論品牌商最終誰獲勝,都會把產品交給這些廠家生產。比如說晉江企業家洪游奕創辦的維珍妮,作為ODM廠商的他們并不被消費者認知,但他們的合作對象包括維多利亞的秘密、黛安芬、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內外知牌,就像洪游奕自己說的,維珍妮的目標就是打造“內衣行業的蘋果”,只要有創造力和技術力量,就能將ODM進行到底。
對于石獅以及石獅企業而言,做品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多層名牌,比如說在設計師品牌這一塊,除了“卡賓先生”楊紫明一枝獨秀外,其他設計師品牌并沒有非常突出,作為“中國設計師”沃土的石獅,一方面需要設計師自己努力奮進,另一方面則需要政府出臺更多扶持設計師品牌發展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政府的支持力度關系著設計師品牌能否脫穎而出。此外,包括鞋行業、電商領域、紡織服裝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海洋產業,都需要打造一些能夠稱之為名牌的企業或產品,只有爭創多層名牌,石獅的綜合實力才能提升,“東方米蘭”計劃的實施步伐才能加快!(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