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承認錯誤估計市場形勢:沒有人是神
或許是為了反擊市場上這些負面消息,上周,李寧在媒體上稱,自己“堅信正走在正確的方向”。
這多少有一點悲情的氣息。不可否認的是,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的高庫存陰霾,眼下依然沒有散盡。即使是當年如的李寧,也不得不在洶涌的市場沖擊下,潰不成軍。
去年上半年,李寧關掉了1200家店,全年關店數量達到1800余家。而曾經,李寧夢想著:在2013年將門店數量增加到10000家。
李寧將業績不佳的原因歸咎于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太快,“我很堅信中國(市場),4萬億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他承認自己錯誤估計了形勢,但又加上了一句心有不甘的自辯:“沒有人是神……”
于是李寧開始自救:大手筆地花錢。李寧公司以5年20億元巨額合同,擊退了、等一干國內外體育品牌,成為CBA(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主贊助商。5年20億不僅創造了中國體育與商業聯姻史的新紀錄,即使是2006年和NBA簽下的贊助合同,與李寧公司這次的大手筆也相形見絀。
就在外界質疑李寧出手過于大方時,李寧公司又在去年10月份簽下了30歲的NBA超級德懷恩·韋德,合同金額高達10年1億美元。有了這筆收入,年薪本排不到NBA前十的韋德在美國《體育畫報》統計的NBA球員年收入排行榜中躥至第四位。
為什么如此激進地應對逆市?李寧的回答是:“因為李寧過去是一個運動員。”他這樣解釋激進的原因,“李寧是運動員李寧創立的公司,(我們的動作)符合我們的基因,運動員(的精神)存在于李寧公司的基因之中。”
顯然,更快、更高、更強已經是李寧公司流淌的血液了。但,這是企業家精神嗎?作為一個CEO,需不需要運動員精神?
“我是不是企業家,無所謂,每一個人對企業家的標準都不一樣。重要的是,一個企業能夠做好做強,在市場上有競爭力,這個是誰來決定誰來做的。我是這個決策團隊的一員,這就夠了。想把企業運行好,光一個人是不夠的,需要很多不同的人才,而不是一個人包辦一切。”
這是李寧的回答,而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的我來說,看到的卻是前幾天家門口蘇果大超市樓下的李寧店,悄悄地換成了別的牌子。(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