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用電影感動幾代人

【中國鞋網-傳媒人物】在新電影史上,謝晉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因此謝晉的謝世,才會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懷念。我想起1980年看他導演的電影《天云山傳奇》,內心的震撼是從來沒有過的。電影放映的時候,能聽到隱隱的啜泣聲,電影結束,劇場里的燈光亮了,滿場靜寂一片,人們久久并未起身退場,還呆呆地望著屏幕。那樣的場景,是以后再也沒有出現過的。
開創了新的電影時代
可以說,謝晉開創了一個新的電影時代。這個時代,從《天云山傳奇》開始,到《最后的貴族》結束,謝晉創造了為期十年無人企及的輝煌。《天云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是他成功的代表作,曾經感動過一代人。一個導演能夠將他導演的電影和一個國家的歷史相融、和一個民族的命運與共、和一代人的情感共鳴,這樣的導演是偉大的,是不可多得的。
縱使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曾經有過他模式的爭論,他的電影有著那個時代抹不去的不足乃至弊病,都無損于他的功成名就。在文化大革命前,他導演的《女籃5號》、《紅色娘子軍》、《舞臺姐妹》就是那個時代炫目的精品;文化大革命之中,他導演的《海港》、《春苗》依然受到那個特殊時代的歡迎。變革的新時期到來了,他的電影批判并顛覆了過去的政治模式而接著受到追捧。一個導演橫跨三個時代,始終堅持自己迂回而曲折的藝術生涯,而且能夠既受到大眾又受到精英同時也得到時代的認可,實在是不多見的。
人性的堅守
謝晉讓我想起文學界的浩然,浩然“文革”前的《艷陽天》,“文革”中的《金光(專賣店)大道(專賣店)》,都曾經擁有廣大讀者,在新時期,他雖然有《蒼生》問世,卻遠遠趕不上謝晉旺盛的創造力和深遠的影響力。究其原因,時代與個性、政治與藝術之間的關系,是頗為值得探討的。
在以往那個政治時代,在電影必不可缺的政治敘述中,謝晉艱難地尋找到了個人的縫隙,堅持藝術與人性的滲透,并努力擴展其私密個人的空間。他始終沒有失去一個藝術家可貴的良知,一直沒有失去政治與藝術的平衡點。他的電影成了時代性與人性合力的一個結果。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動蕩,他堅守住了藝術之中恒定的東西,即人性。無論在什么樣的時代,唯有人性是最本質、最流行、最打動人心的。于是,在宏大敘事中融入人性的力量,便成為他的電影最顯著的特點和屢戰不衰的利器。
這就是為什么以前謝晉厲害,后來謝晉還是厲害,他的電影厲害了那么久,贏得幾代觀眾的最重要的原因。
真正的大片導演
提起謝晉,我忍不住想起俄羅斯偉大的導演米哈爾科夫,雖然在思想的深刻和藝術的豐富方面,謝晉要弱一些,但歷史的使命感、時代的憂患意識,以及政治積壓之下對于人性張揚方面,以及對于電影史詩風格的追求,他們是一致的。可以說,謝晉之后,我國缺少這樣幾十年一以貫之具有影響力的導演。
如今,我們愛拍“大片”。其實,謝晉的電影就是屬于那個時代的大片。我們如今的“大片”往往愿意逃離現實,規避歷史的使命感,將時代的憂患意識化為古裝的花拳繡腿或賣藝的淺吟低唱,崇尚的是技術主義至上的光怪陸離的感官刺激。我們幾乎遺忘了我們曾經有過的謝晉大片的傳統。如果謝晉的逝世,讓我們在緬懷他的同時能夠重新拾取這樣得來不易的傳統,或許是對謝晉最好的祭奠。(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蔣雯麗:剩女代表著社會進步
- 下一篇:謝娜回歸《快樂大本營》運動鞋配短裙活力滿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