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 談談鞋服市場打折消費那些事
【中國鞋網-消費市場】你喜歡的品牌,總是有些不參加活動的;參加活動的品牌里,又總有你喜歡的幾樣貨品還是不參加活動的;參加活動的,你又總是找不到想買的。
A商場本來就是個outlets,折扣常年有,在圣誕節期間還廣發購物券,購物滿100元就送100元的購物券,每人限領10張,隨后購買指定貨品每滿300元可使用1張100元購物券。于是乎,A商場的收銀臺前拍起長隊,人人手中握著大把的購物券,那場景簡直跟當年吃票買糧似的。
不過,血拼的人爽了,可苦了我這個去“打醬油”買支羽毛球拍的人,才一百來塊錢,愣是排了半小時的隊。前面一中年爺們,左手手持一大把購物清單,右手握一疊百元購物券,各種拆單、組單、搭配,以最大限度發揮購物券的作用,足足跟收銀員啰嗦了20分鐘,氣得后面的人簡直要七竅生煙。
B商場元旦期間搞“折上折”,全場8折的基礎上,兩件折上9折,三件折后再打8折。聽起來似乎很誘人,但是買起來還是不得不手軟啊。你喜歡的品牌,總是有些不參加活動的;參加活動的品牌里,又總有你喜歡的幾樣貨品還是不參加活動的;參加活動的,你又總是找不到想買的。終于碰到喜歡而且又參加活動的,你歡喜地挑了一件又一件,可導購小姐一報賬,你多半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神馬?五千多?兩件?折后而且是“折上折”后?!
天地良心,現在的服裝標價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一件秋冬外套,先標個5000元“新品價”,一分錢折扣沒有,掛最顯要位置給最有感覺的燈光陳設,目的就是先斬獲幾個一眼相中舍得原價購買的“冤()”。進入年底消費旺季了,但還沒什么重要節日,姑且標個9折、8折,讓那些等著它降價的消費者卸下心防,然后能“斬”幾個“斬”幾個算。終于圣誕節、元旦來臨了,好,7折、6折、“折上折”,擺足一副“吐血價”、“跳樓價”、“跑路價”的架勢,可“瘦死的比馬大”,他們依然賺得翻。最后年都過完了,貨品都不當季了,沒關系,5折掛近outlets,還能擺足一副公主下嫁高貴又幽怨的派頭說:“我們這個牌子,那都是在一線商場里賣的,要不是outlets從來不可能打到5折,這兒每樣款式的碼數和存貨都只有幾件,這便宜您不撿,回頭就被別人撿啦!”
C商場有個“全品牌”的鞋履賣場,市面上叫得響名字的鞋履品牌基本上都云集于此,各品牌的貨品也是按最全、最好的上,所以很是值得一逛。圣誕期間這個鞋履賣場搞“買一送一”,場面甚是火爆。我當時去,心里直癢癢,因為這個“買一送一”的政策可以在賣場里所有品牌之間相互通行,隨便你看中哪一個或者哪兩個品牌的兩雙鞋,只要按比較貴的那雙價格付款,另一雙就算送的。
不過,最后我逛了一圈,還是什么也沒買。為什么呢?首先,全場標的都是原價,那看著怎么都還是挺嚇人的;其次,“買一送一”的按貴的那個價格付錢,如果兩雙價格差不多就相當于各打5折,但如果便宜的那雙價格差距太大就不劃算了,可是,要看上兩雙鞋還容易,而要兩雙鞋價格差不多就不大容易了啊,難道我一口氣買兩雙靴子?不至于。
最后的結果是:在A商場,我還是沒禁得起誘惑進去血拼了,但由于我不會算計,10張購物券只花去兩張,那兩張還是一口氣買了4個枕頭給用掉的。在B商場,我打定主意啥也沒買,要挨宰我也寧愿去outlets好歹刀數還有5折啊。而C商場,元旦過后我有一次偶然路過便晃進去轉了一圈,發現那個鞋履賣場直接標價5折卻冷冷清清,好奇詢問了一下當初我看中的一雙靴子,導購小姐特別殷勤地提出折上再給8.5折,我沒什么好猶豫了——再不買回去,年都過完啦!(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