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百貨瞄準電商渠道 銷售額再現井噴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關于傳統百貨如何面對越來越洶涌的網購沖擊,百貨大樓相關負責人借用了《寒戰》里的一段臺詞:“每個部門、行業、機構都有一套自己的規則,你身處其中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個規則,并且理出那個線頭。可惜的是,很多人還沒有找到規則就死了。”不同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等同此理。
隨著網購的包裹一件件抵達目的地,各家快遞公司總算成功應對了“雙11”帶來的暴倉危機。不過10多天前,天貓+淘寶聯手實現了191億元的銷售神話,仍然是大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雙11”前一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就拋出“獅羊論”,指出“雙11”是一場新舊商業模式之爭,以電子商業為代表的新模式已成長為獅子,將吃掉傳統商業生態系統。對此,我市一位資深商業人士也認為,B2C模式經過十多年發展,“目前網購總量已相當于大中型實體業態銷售總量的七分之一左右。對傳統商業已經不僅是蠶食更像是鯨吞了。”
雖然我市大多數傳統百貨業人士認為,和電商相比,傳統百貨依然具有不可比擬的實體優勢,但“電商”與“傳統百貨”故事,還是被“雙11”的“爆炸波”掀到了消費者的面前。
傳統百貨談自身優勢:“體驗”是電商的致命短板,高端品牌又是傳統百貨的一大強勢
“雙11”一天,淘寶系191億的銷售,幾乎相當于國內一家頂尖百貨連鎖全年的業績,僅從數字就能看出,這對傳統百貨業的沖擊是有多么具大。我市一位商界人士分析說,“照現在的速度,7年時間網購銷售就能超過目前國內實體商業的總和。”
最近一次“戰事”,就發生在兩周前的“雙11”俗稱“光棍節”。一直毫不動搖地堅持年輕潮流定位的百貨大樓,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已被熱炒了四年的節日。
昨天,百貨大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做了3天活動,同比去年的銷售有2成的增長。從面上的數字看,網購大潮對我們的影響并不明顯。”
談起傳統百貨對電商的優勢,這位負責人總結了兩個字“體驗”。“很多顧客逛店是一種行為,不一定是買,但可以看可以摸——這種行為在網絡上無法完成。”雖然店內有近2成的品牌可以有網購的選擇,但一般來說,供應商有新貨肯定先供實體店,網店更多充當形象展示,貨品的差異也保證了百貨大樓10萬名VIP客戶的店內購物。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1年度中國B2C電子商務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中,服裝類穩坐頭把交椅。而服裝類正是購物中心、泰富百貨、新世紀、萬達廣場等各大百貨和商業綜合體中的主力陣容,占比達到6—7成。
泰富百貨史年惠經理就此分析說,“看似品類都是服裝,但品牌和貨品差異還是很大。泰富也僅有大約2成左右的淑女裝和鞋類品牌會有網絡銷售。”而泰富的高端客群和35歲左右的客層決定了“以低客單、年輕人消費為特征的網購”并不會對定位高端百貨形成明顯沖擊。
“雙11”大戰的結果是,常州的高端店、年輕店集體淡定。
傳統百貨談“網購試衣間”:有,但都是非主流,皆稱百貨和網絡同款產品難得同時“相見”
據各家百貨店稱,他們沒有發現在雙“11”前出現所謂“網購試衣間”現象。
新世紀商城企劃部負責人介紹,新世紀大約也有2成品牌可以網購到,商場幫助網購平臺友情出演的還是淑女裝和鞋類,因此,“試衣間”功能也大都在這兩個品類上展現,“試妝、試衣、試鞋是近年來隨著網購增加出現的新現象,但在各大商場仍然是絕對的非主流。”
在某企業工作的陳女士雖然是70后,但論網購實戰經驗,絕不會輸給年輕人,“全家老小,穿衣吃飯,家常日用,統統網購。”她說自己去年裝修了一套170多平米的新房,“除了施工隊,其他的都是網上來的。”
“雙11”那天,她花了近千元網購服裝,“20日才到的貨,聽說是快遞爆倉了。我自己的兩件棉外套不太合身,家人都是在店里試過才去網上買的。”陳女士說不合身的那些衣服網店不給換,“讓我直接退,因為那天的價格實在是便宜,給我退貨他還能多賺幾個。”
“退換貨費工夫、看得見摸不著”,是陳女士同事張玲不愿網購的兩大原因,與陳女士相反,張玲喜歡在網上看服裝然后去店里買,“網上看中了款又不能試,找時間就去店里試,中意了再買。網購是購買簡單,店里買就是買完后省事。”張玲最喜歡看ZARA、HM、優衣庫的網店,“但看中的款式,常州的店里經常買不到。在實體店看中的,網店又沒貨。”即便如果,她仍然不選擇網購,“如果實體商場和網店同步那就完美了。”
傳統百貨談“VIP”服務:VIP客戶史無前例被重視,店門外的各類頻繁互動,“皇冠”網友望塵莫及
傳統百貨除了在體驗式購物上下功夫外,對客戶的服務也史無前例地被重視。泰富百貨史年惠談到傳統百貨對電商的另一個長處時表示,“如今商場對VIP用戶的活動一年就有10多場,這種服務也不是網購能比擬的。”
采記中記者了解到,現在各商場對自己高端客戶的信息、愛好、購物習慣都有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除了年底積分返利之外,還會組織VIP欣賞音樂會、騎馬、外出露營、球類比賽、生日禮物、噓寒問暖等全方位的情感投入,使各自的客群忠實度非常穩固。與之相比,大批像陳女士那樣的用金錢積攢起來的線上“皇冠”“鉆石”只是一個虛擬身份。史年惠說,“建立在實體商業基礎上的網購,VIP享受的各種增值服務一樣也不會少。”
傳統百貨談“觸網”:開始嘗試做“網商”,最早的已試運行半年,線上線下齊發力
新世紀商場團購網“鉅實惠”自6月上線試行以來,日點擊量已經從100多上升到了最高峰的3500多,平時穩定在近2000。商場企劃部負責人說,“所有掛出商品都是零首付——看中了拍下了,到店里取貨付款。”
新世紀在半個月前推出過一次“升值卡預購,500升600”,在網上限額推出1000張,結果2天全部售出。6月以來,“鉅實惠”每月都排出四期商品,第一期排出了手表、鞋子、戒指、男裝、童裝、老年裝等很多品類,“數量是有限定的,那次手表是20款,上線一小時就全部團購完了。”因為前期推廣的緣故,“與店內同款的商品標出特價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至10月份,已經做了20期團購的“鉅實惠”所有商品都被“秒殺”了。
據新世紀最新統計顯示,店內客源已有近10%來自商場的“鉅實惠”團購網,這一數字在7月份還僅為3%。“未來可能會集普靈仕三家店的貨品資源做一個網上商城。”
常州商務局商貿服務處金華平處長接受采訪時說,“今年我市申報了兩個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一家是淘常州,另一家是恐龍園。前期調研顯示,沒有一家傳統百貨零售符合申報條件。”他說跟浙江比起來,傳統商業走向網絡平臺的步代明顯滯后,“杭州銀泰百貨早在兩年就開始了網購,今年的網上銷售利潤已經上億元。” (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