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服行業:渠道擴張難獲業績提升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在濟南從事男裝生意這么多年,丁先生還從來沒有像今年這般盼著天冷。按照他以往的經驗,如果氣溫驟然下降,冬裝的銷售應該就會好一些。
“從年初到現在,我們一直在為庫存絞盡腦汁。如果今年是個暖冬,冬裝估計也好賣不了,倉庫里又該積壓不少存貨了。”丁先生憂心忡忡地說。他很后悔,為何自己年初訂貨沒有少下一些單,這樣現在的日子也就沒這么難過了。“但是那會兒整個經濟形勢還沒現在這么糟,而按照我們以往的經驗,服裝每年都有10%左右的增幅,于是便按照這個標準下了訂單。”
現實是,實際零售非但沒有增長,反而還下滑了10%。這多出來的20%,最終便成了存貨,壓在丁先生的倉庫里,也壓在了他的心上。
對于宏觀經濟形勢的錯誤估計,也是造成整個服裝行業面臨高庫存壓力的主要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受宏觀經濟持續低迷影響,國內消費不景氣,打亂了服裝企業以往的常規投單情況,造成產品的大量積壓。“前幾年服裝行業的擴張步伐大,庫存壓力雖然也有,但都被經濟大好的形勢掩蓋了。如今經濟一不景氣,危機就徹底暴露了出來。”
盡管壓力巨大,對于丁先生而言,問題其實并不復雜: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是100.8%,比8月份回升了1.4個百分點,消費已經有所回暖。只要挺過了今年,明年的情況應該就會有所好轉。因為經此一役,未來無論是經銷商、代理商還是生產企業,在下單時肯定都會變得保守一些。“只要能堅持下去。”他說。
但是對于老宋等運動品牌的經銷商而言,未來卻依然迷茫。一方面,包括、匹克、中國動向等在內的多個本土運動品牌最近都在大規模關店,未來能否繼續做下去,老宋自己也不清楚;另一方面,出于對李寧網上網下定價機制的不滿,已經有不少分銷商選擇了放棄。
“其實我們自己也明白,像李寧這樣痛苦地處理存貨,大規模關閉一些低效店鋪,都是為了自救,是轉型當中必須要經歷的陣痛。全行業已經進入增速放緩的階段,整個增長方式正面臨一個深刻的變革。過去粗放式的經營,水平式的增長,通過渠道的快速擴張來獲得業績的提升,這條路已經走到頭了。”老宋說。
庫存太低也不合理
“庫存是品牌的墳墓,這是無可避免的。”
但也有服裝從業者認為,服裝與其他行業不同,不可能做到零庫存,而且庫存太低也不合理。
“特別是對那些擁有自主品牌而又直接面向零售市場的服裝企業來說,庫存比較高才是正常現象。”山東舒朗集團董事長吳健民就認為,盡管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確實給服裝企業帶來了壓力,造成某些企業年初投單生產太多,庫存積壓,但所謂“高庫存已經成為服裝企業不能承受之重”等說法,應該只是某些行業外人士的夸大之詞。
“媒體不應單以服裝企業的庫存指標來衡量其是否正常。進入第三季度,國內上市服裝公司的庫存量為什么全都高得離譜?原因很簡單,馬上就是春節了,服裝進入消費高峰期,企業必須要提前備貨,而這必然會帶來高庫存。”吳健民說。
那么,對于服裝企業而言,庫存多少才算控制在合理范圍?在吳健民看來,只要這個企業還能夠正常運轉,資金流充分,保持每季推出新品,它就依然是健康的。
“目前國內服裝行業的高庫存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對于庫存問題我們更應該理性地來看待。這就好比是人吃多了,需要慢慢消化,結果可能有兩種:一是企業通過打折、清倉等手段,逐漸恢復了健康;二是從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死亡。不能因此就否定庫存的合理性,更否定整個服裝行業。”(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高成本時代下代工鞋業面臨新洗牌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