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帶新”促海創
【中國鞋網-創業之路】許多海歸人才帶著熱情和技術回國創業,卻因缺乏資金和團隊,不了解政策和法規,不擅長營銷和管理,創業之路異常坎坷。為了幫助新海歸創業,由浙江省老海歸牽頭,創辦了浙江省海邦人才基金,有效發揮老海歸的“傳、幫、帶”作用,同時促進了浙江省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
企業“保姆”:為海歸創業提供多方服務
新海歸創業的第一道坎是資金問題,擁有足夠財力的老海歸能為其“雪中送炭”。
杭州龍旗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朱曉康在回國創業之初,就一次性獲得海邦人才基金提供的500萬元啟動資金,資金的迅速到位幫助企業快速步入正軌。“這讓我們感到很安心,不用老是擔心‘錢途’問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產品研發上。”朱曉康說。
海歸創業,光有資金支持還不夠,企業發展過程中還會遇到種種困難,迫切需要前人的創業指導。海邦人才基金為企業配備“導師”,幫助制定發展戰略,解決創業難題。
杭州矽力杰半導體有限公司在迅速壯大后,曾遭到美國大公司的惡意控訴。通過有訴訟經驗的導師策劃,公司聯系到知名律師事務所,并聯合海歸力量上書中組部,最終迫使外國公司達成和解,度過企業危機。
項目“紅娘”:搭建海創發展的溝通橋梁
老海歸不僅扶持新海歸創業,還發揮溝通聯系的優勢,動員海外人才回國創業。
去年,海邦人才基金在美國參加海外高層次人才洽談會期間,便極力邀請美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朱曉康博士回國創業。有感于老海歸的誠意以及提供的服務,朱曉康最終接受邀請,并帶上優秀的團隊一起回國。
“海歸的思維方式比較接近,相比民營企業,磨合期短、更易溝通。”杭州快拼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葉劍飛表示,情感上的歸屬讓他選擇“海邦”作為公司的合作對象。
此外,老海歸還能利用豐富的人脈資源,在企業與企業、政府與企業之間牽線搭橋,向新海歸提供客戶推薦、市場開拓以及政府資源對接等增值服務。
政府“外腦”:引導民營資本投資新興產業
由于具有的國際視野和獨到見解,海歸更熱衷于投資新興產業,愿意對新海歸帶回的尖端技術進行早期投資。海邦人才基金一期項目中,就涉及了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眾多新興產業。
海邦人才基金執行總裁梁剛談到了民營投資企業普遍存在“賺快錢”的投機心態,對新興產業缺乏關注。海邦人才基金成功的投資案例,能為民營資本提供新的投資方向,引導其投資新興產業,促進浙江省的產業轉型,充當政府“外腦”。
在“以老帶新”的創業模式下,新海歸的創業夢得以在國內落地生根、并順利開花結果。如今,海邦人才基金二期項目已經啟動,計劃投入5億元資金,并提高對初創企業的投資比例。談到未來目標,梁剛表示:“希望‘海邦’的影響力提高之后,將‘海歸幫海歸’的理念傳遞到全國各地。”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上一篇:“白卷英雄”張鐵生的商業傳奇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