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我有我的自知之明
【中國鞋網-傳媒人物】我們從郭芙蓉的“排山倒海”, 翠平的“飛揚跋扈”中獲得的一樣。 于是我們暗自設定“姚晨=樂觀姐”,但誰又料到這位小主居然“每部戲都有開拍焦慮癥”“想角色整 宿整宿睡不著”,小心靈“其實特別不自信”呢?
姚晨主演的《搜索》7月上映,所以近期路邊報刊亭都是這位“戰斗姐”,風鼓裙擺,或者西裝酷艷,總之琳瑯滿目,任君挑選。美則美矣,反倒不如眼前正苦哈哈化妝的“姚大嘴”有畫面感,一分鐘前她握拳扮奧特曼,“我不能再懶啦!要好好配合宣傳!”瞬間又盤腿凹進椅子里頹了,“哎呀,待會兒還要拍個雜志啊啊啊……”
只有聊起她近期狂愛的英劇《神探夏洛克》,這位姐才像打了雞血,“他超有性格魅力啊,有木有?”——這就是她的正能量源吧,正如我們從郭芙蓉的“排山倒海”,翠平的“飛揚跋扈”中獲得的一樣。于是我們暗自設定“姚晨=樂觀姐”,但誰又料到這位小主居然“每部戲都有開拍焦慮癥”“想角色整宿整宿睡不著”,小心靈“其實特別不自信”呢?

“沒必要演記者就拍你們馬屁,但也不能‘詆毀’你們”
現在地球人都知道了,陳凱歌老師的《搜索》是講“網絡暴力如何殺人于無形”的故事,而姚晨扮演電視臺新聞主編陳若兮,這個為了理想狂野的“職場御姐”,在追求自認為的“真相”過程中,遭受愛情、友情、工作的連環打擊,悲催得一言難盡覆水難收。
這是姚晨特別想演的角色。一直以來,她都不是娛樂圈鶯鶯燕燕的那一派,走紅毯別人搶菲林她沒把自己絆倒就是大幸,微博上素顏照多得讓網友心生溫暖“看到你我也挺自信”。她每年定期探訪難民營,時常轉發求助或者公益微博,被人質疑也懶得解釋,“但求心安”而已。尤其身邊幾個好友都是記者,廝混得熟了,有時竟有加入的沖動,“我喜歡聽他們聊,挺有意思,沒準兒我也當個深度調查記者什么的,過過癮,哎不行,我這臉太容易辨認了。”
所以憋足了勁兒想演好,“你們記者的眼睛最毒了,不能讓你們覺得我裝腔作勢”。跟高圓圓演了戲里悲情的葉藍秋半天出不了戲不同,姚晨的訣竅是,“我始終跟陳若兮保持距離。”在她看來,“就像記者如果太喜歡他的采訪對象,就會看不到他更全面的東西一樣,我希望跳出陳若兮來審視她,以免感動了自己,卻沒感動別人。”
這一回她和往常一樣犯“開拍焦慮癥”,盡管去了多個媒體實地體驗,還是忐忑,“想角色整宿整宿睡不著啊”。說起前段時間電影發布會上,她調侃趙又廷高圓圓的“又圓戀”,陳紅反過來逗她“喜歡凱爺那一款”,姚晨露出個欲哭無淚的表情,“我那是心里沒底兒,天天追著導演聊戲來著……沒必要演記者就拍你們馬屁,但也不能‘詆毀’你們啊,所以我真的壓力山大。”還好后來她終于找準了方向,“若兮是個有新聞理想、但稍微走偏了的人。你說用悲催來煽情?還真沒有。”她調侃著總結,“總之呢,我負責現實部分,他們負責幻想部分。哈哈,所以去電影院一睹究竟吧。”
“她可上可下,不會因為自己上去了就下不來”
姚晨最喜歡的演員是凱特·布蘭切特,因為“她既可以在《伊麗莎白》里演女王,也能在《我不在那兒》里面演鮑勃·迪倫,到了《通天塔》,她就是一家庭婦女。她可上可下,不會因為自己上去了就下不來,也可以走進走出,很自如。”
一句“可上可下走進走出”,倒也像極了姚晨自己。如今貴為一線女星,她每次拍片打招呼,仍然會顧及到最角落的工作人員。說到走紅,她蜷在椅子里真誠地困惑,“我其實特別不自信,老犯懶,我也搞不清楚怎么會紅……”又聊起前幾天某報將“姚晨微博”的影響力大加渲染,她淡然地回應,“人家客氣。”
跟她聊天,她并不設防,不似別的明星要念標準答案,或者嚴陣以待用力過猛。她有問必答,頂多說漏嘴了亡羊補牢,“這個就別寫啦!”也保持著一顆“小演員”的平常心,“要跟大帥哥吳彥祖演《控城記》,然后他們都說要來探我的班!嘿嘿嘿,對手戲哦。”還自嘲是個后知后覺的人,身處“又圓戀”旁邊也沒察覺出來,“我說圓圓真是個好學生啊,天天來觀摩我們拍戲呢,哈哈。”
總之,她以一種顯而易見的自知之明,掌控著很好的分寸感,聊天如此,她的整個公眾形象亦如此——而與其說這是她刻意為之,不如說是她一路從小演員走來,未曾丟掉的一份初心。正如北影的老師評價她,“姚晨扎實,這就是她的心機和聰明。”

對話姚晨
“和你的職業保持一定距離,反而更好”
(姚=姚晨 記=記者)
記:據說為了宣傳《搜索》,你還拍了《姚望》這部紀錄片,在里面以記者的身份采訪了很多名記,真好奇你都問了些什么?有哪些好玩兒的事?
姚:是啊,本來只是小采訪,后來玩兒大了還要剪成幾集的紀錄片。他們的生活確實挺有意思,每個人的經歷寫出來都是一部轟轟烈烈的電影啊,有文藝片,有警匪片,還有歷史劇。
記:挑兩個最生動的跟我們分享一下?
姚:要說好玩肯定是娛記王小魚最好玩了,他會講當年怎么混進去偷拍,怎么拍著人家又怎么被人扔出來,在扔出來的瞬間,他會想到些什么,哈哈。他講得很有畫面感,也善于自嘲,我們就特別愿意聽他聊。人肯定都會在聊天過程中適當隱藏自己,他是相對不太隱藏的。
記:有沒有采到讓你驚訝的東西?
姚:也有。因為他們都算是記者里代表作挺多的,所以你會覺得他們都是戴著光環的,而理想夢想這些詞兒絕對跟他們連在一起。但是當你真問他們的時候,他們說不贊同這個說法,這是過去的說法,對他們來講,現階段就是想做一個職業記者,因為個人承擔不了那么大的社會責任,只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任。比如陳峰說,一個理想主義者是會走偏的,唯有理性地去跟你的職業保持一定距離,反而是更好的。當時我特別意外,后來覺得很有道理,包括我自己的工作也是如此。
記:其實輿論在你的人生中也是挺重要的,從小演員一路到“微博女王”,但安迪·沃霍爾有句名言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出名15 分鐘。”這樣看來,你不會有危機感嗎?
姚:那就要看你走演員這條道是為了什么,如果你不知道,那你肯定會恐慌。如果是出于對你職業本身的喜愛,那你可能不會慌張,因為即便不出名,你還在做著自己很喜歡的事。我之前看電視劇,發現很多老演員在青壯年的時候火得一塌糊涂,現在已經漸漸淡出人們視野,但他們沒有說因為過了最黃金的時期就不拍戲了。因為愛演戲,他們還在堅持,火不火這件事真不能強求,只有自己的喜好值得堅持。
- 上一篇:“雙面”張歆藝
- 下一篇:謝娜回歸《快樂大本營》運動鞋配短裙活力滿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