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海外溫商欲回故土創業
【中國鞋網-創業之路】230萬溫州人,以溫州為起點走出去,從賣一顆紐扣起步、一分一厘地積累資本,一品一件地開拓市場。30年來,170多萬溫州人把溫州店、溫州街、溫州村、溫州城開遍全中國;60多萬溫州人更是將“溫州”的印記,烙在了世界五大洲131個國家和地區。
2月1日,千余名在海外溫商齊聚家鄉共赴世界溫商大會。擺脫歐債危機的陰影、報效家鄉回饋桑梓,正成為在海外打拼的溫商們的共識。
千余溫商欲回故土
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少旅居海外的溫商們總是能在國內項目的招商會上不期而遇。
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后,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的生意一落千丈,在這場至今仍未見消退的危機中,不少海外溫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蕩和壓力。“當時希臘華商的生意比前年至少下降了三至五成,不少華商店鋪被迫選擇歇業。隨著形勢惡化,許多溫商轉而選擇回國尋找投資機會。”希臘華人華僑總商會會長徐偉春對記者說。
從歐洲溫州華人華僑聯合會、羅馬尼亞華人聯合會等處傳來的消息稱,今年歐洲地區就有近1500位溫商準備回國投資,在羅馬尼亞,則已有半數以上溫商歸國回鄉。希臘、西班牙等正在歐債風口浪尖上的國家,溫商回國的數量更為可觀。
“說真的,在海外的溫商其實都很想回家。”溫商楊勇說,現在不少海外溫商或準備把歐洲特產引入國內,或打算回國重新創業。“我們希望曾因"走出去"而獲益的在外溫商們能擔起反哺家鄉的責任,同時也希望政府能給力歸巢的溫商們更多的優惠政策。”
溫州拋出“橄欖枝”
在溫商大會上,相聚一堂的海外溫商們聊起的話題總繞不開去年那一場風暴潮,有關資金鏈的斷裂,有關訂單荒的困惑,有關用工荒的來襲,有關投資的機會……不過隨著國家鼓勵民間投資 “新36條”的頒布,為海內外溫州人搭建交流平臺、建立溫商回歸通道,從而促進共贏發展,正成為溫州當前工作的一大重點。
“溫商此時的回歸恰逢其時。”溫州市經合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迎接海外歸來的“游子”,溫州對全市所有招商項目進行了梳理,圍繞金融業、總部經濟、現代商貿業、公共服務、交通建設、旅游開發、先進制造業等,匯總出爐了一批條件比較成熟、近期可落地的重點項目和一批展望性的重大招商項目。各相關部門正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與溫商開展對接洽談。
最早去迪拜淘金、并在當地創辦“中國商品城”、“中國輕工城”、“志遠鞋城”三座商城的海外溫商陳志遠,就在不久前代表阿聯酋溫州商會,和溫州有關部門簽署了合作協議,投資近20億元人民幣,新建一個占地18萬平方米的溫州站南商貿城。這幾天已有不少在外溫商向他提出預留鋪位,為回國發展預存空間。
重新塑造溫商形象
“作為最具活力的商幫群體之一,溫商回歸故土當然是做好實業,關注實體經濟,而不是加入逐利投機冒險之列。”浙江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志坤指出,去年爆發的溫州民間債務危機就是由于一些企業熱衷于賺快錢,慢慢脫離了實體經濟,造成產業空心化。而在這場危機中溫州也損失了溫商的良好信用和抱團精神,甚至影響到部分在外溫商也貸不到款。“如今在海外溫商回歸故土投資,必當通過發展實體經濟來重拾信心、重塑溫商形象。”
在歐洲生活了20多年的葡萄牙溫商胡建德一直就想把國際最先進的“云計算”項目帶回來。借著大會之際,他與溫州簽約,在高新區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溫州在產業扶持、資金補助、人才引入等方面給我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這也讓我更有信心讓高新項目在故土發展壯大。”
“寧可少賺錢,做得踏實才能睡得踏實。”柬埔寨溫商胡建海更是直白地表示,投機賺錢再多,晚上睡覺也不安穩。“企業家還是要靜下心來一門心思做實業,把主業做專、做精,把企業做強、做久。”
“古人說,富貴不返鄉,如錦衣夜行。以前,溫州缺乏好項目沒有平臺,現在溫州有400多個項目,投資規模達4700億元人民幣,發展空間廣闊,正是溫商回鄉發展好時機。”浙江省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說,溫州非常歡迎在外溫商們回來發展實體經濟,努力形成“總部回遷、項目回歸、資金回流”的新局面,加快推動溫州轉型發展。
- 上一篇:李宇迪:創業從校園啟航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