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覺:運動品牌明星代言應量力而行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齊秦渾厚的歌聲猶在耳邊,明星代言的話題再次被提起。2009年5月,周杰倫泉州演唱會成為一個“拐點”,此后,張學友、劉德華、王力宏、張惠妹、羅志祥、齊秦等港臺明星的演唱會相繼在泉州舉行。在明星閃耀的舞臺背后,無一例外,都有著贊助商的身影,其中不乏泉州的民營企業。比如,2011年羅志祥泉州演唱會的贊助商是美克鞋業、劉德華演唱會泉州站由歐聯衛浴贊助、王力宏泉州演唱會的獨家贊助商是額萊特集團等。
明星代言風進入彎道
據了解,一場明星演唱會的贊助,費用在百萬元以上,然而,一場演唱會下來,明星的人氣確實漲了,企業到底收獲了多少卻無從考證。“但是,自己簽約明星的演唱會,總不能讓別人贊助吧。”在業內人士王先生的眼中,看似“心甘情愿”的贊助背后,多少也有些無奈。
這種無奈不僅僅體現在贊助明星演唱會上。
驅車從泉州市區到晉江機場,沿路幾乎每隔10米就有一張不同明星代言的廣告牌。1999年,自從安踏傾全年之“利潤”,簽約孔令輝,以一句“我選擇,我喜歡”,開創泉州企業品牌代言之先河以后,明星就成為晉江企業爭相追逐的目標。
然而,這種明星代言風正在進入彎道。“在一些企業眼中,明星幾乎成了品牌的代名詞,似乎沒有明星就稱不上品牌,要做大品牌就一定要先簽約大明星。”泉州名牌研究會會長林棟梁曾經研究過不少企業的“品牌進程”,他發現,絕大多數企業都將品牌和廣告、代言畫上了等號。
“曲解品牌帶來的后果,往往是‘急功近利’,企業將品牌塑造的希望寄托在一個當紅明星身上,而忽略了自身在產品、研發、渠道等方面的同步跟進。”林棟梁稱。
潛在風險應當正視
“目前,體育賽事加明星代言,幾乎是體育品牌的統一營銷模式,這個模式幫助很多品牌實現了快速成長。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明星代言也一樣,有收益就有風險。”匹克公共關系部副總監劉翔稱,風險一方面來自于代言人本身,比如體育明星的傷病、娛樂明星的緋聞等都可能對品牌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品牌在選擇代言人時是否具有前瞻性、持續性,代言人的氣質是否契合品牌內涵,代言費用是否在企業承受范圍內等,都會帶來一定風險。
比如,一些企業不顧自身的資金狀況,拿著銀行貸款,甚至是民間融到的資金往明星身上投資,雖然耗資幾百萬元請了一個知名明星,卻沒有后續的資金進行宣傳和產品提升,結果往往是明星拿錢走人,企業卻陷入“泥潭”。
“在品牌發展的某個階段,代言人確實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就像安踏聘請孔令輝實現銷售業績翻番,特步聘請謝霆鋒塑造了烽火鞋,德爾惠聘請周杰倫成功轉向時尚領域。不過,企業在聘請代言人之前一定要先明白企業的實力和定位,要量力而行。”林棟梁稱,“比如,可以發掘一些尚未大熱,但是有一定潛質的明星進行培育,這樣企業付出的成本少,明星在走紅之后和品牌的契合度也會更高。”
并非品牌塑造
唯一方式
明星代言,其實并非品牌塑造的唯一方式。“品牌的提升是多方面的,包括設計、生產、質量、市場等各個因素,代言人只是豐富企業的品牌語言、品牌精神、品牌內涵的一個補充,是‘錦上添花’,對品牌提升不可能起決定性作用。”劉翔表示,就像之前銳步簽約姚明,它也競爭不過阿迪達斯和耐克,甚至還不及彪馬、匡威。畢竟僅僅依靠簽約一個代言人,就能讓一個企業的銷售額從10萬元變成10億元的可能性太小。
雖然是泉州企業中“廣告+代言”的開先河者,但是,在依靠代言打響知名度后,安踏迅速轉變到品牌美譽度的打造上。為此,2005年,安踏斥資3000多萬元,在國內成立第一間運動科學實驗室,為CBA的球員量身定做運動鞋,這也使得CBA俱樂部的運動員對安踏產品的滿意度由不到70%提升到了97%。
應該說,安踏的品牌塑造過程中,“廣告+代言”的方式只是一種推動力,而持續的產品創新、研發升級、管理變革甚至渠道拓展才是支撐品牌的基礎。正如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所說:“商品是企業品牌的基礎,再好的品牌美譽度也要以商品作為基礎,而商品創新又與設計創新和科研創新分不開。”(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