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豪:名片“碰”出的創業構想
【中國鞋網-創業之路】創業者:王雨豪
創業時間:2011年中創業地點:上海
商業模式:模仿美國Bump推出名片碰碰產品,做電子名片交換。當用戶達到一定量后,名片碰碰不排除以新型獵頭的模式盈利,為中小企業主推薦合適人才收取費用
王雨豪認為,"名片碰碰"做的就是經營人脈圈子的事兒,而且用戶基本是中高端用戶,當"名片碰碰"的用戶足夠大,自己就可以為中小企業主服務,為他們找尋合適的人才,并且收費,甚至用戶也能通過經營自己的人脈圈子,與"名片碰碰"實現分成
不需交換紙質名片,不用開啟藍牙,也不用輸入對方手機號碼,只要雙方碰碰手機或搖搖手機,就能實現自動交換電子名片。交換來的名片可以選擇存在通訊錄里,也可以放在本身程序自帶的交換記錄里。它的名字叫做“名片碰碰”。
這個新名詞的創造者叫王雨豪。他是上海即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下稱“即略網絡”)。
2011年中,王雨豪的網站“名片碰碰”上線。自大學開始,他便間歇性微創業式的連環創業,最新的名頭是上海即略網絡科技總裁。而此次,他盯上了移動互聯網,把著眼點放在了司空見慣的名片上。
去年6月,王雨豪的名片碰碰1.0版本上線,發布30天后,總下載量超過10萬,每天活躍用戶大概達到10%。180天后下載數量突破了百萬。
隨后,即略網絡開出了史上最貴的一張名片報價——100萬美金的首輪融資邀約。在名片碰碰上線后百日內,即略完成了百萬美元當量級的A輪融資,并于2011年11月11日發布了名片碰碰3.0版本,一款即略稱之為“向用戶致敬”的產品。
不久前,即略網絡與三星合作開發的名片碰碰4.0在三星移動應用平臺全球首發,并隨即在蘋果APP Store、Android Market及其他安卓市場發布。這被他稱為是一種“傍大款”的策略,在他看來,這好比是把自己的小排量車換成了大排量,為其加注了跑贏全程的籌碼。
一直走在創業的路上
王雨豪起初的創業項目都離互聯網很遠。直到在2008年看好即時信息前景的他創立即略網絡,第二年即時客正式上線,才算是又兜兜轉轉回了自己的老本行。雖然創業由于行業跨度大并沒有延續下來,但創業的一些觸類旁通的經驗以及思路卻積累了下來。
即時客在微博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即在每條微博后面加上了一個地理坐標,這也是當時王雨豪頗為得意的一次創業嘗試。但在做即時客的過程中,他發現微博作為一個平臺級產品,其背后需要更多的資源,比如資金、技術、運營。而當時,即時客的產品開發以及項目運營也碰到了一定的困難。一家微博恰在此時通過獵頭找到王雨豪,幾次交流之后,他徹底改變了想法。
“如果是新浪做微博,則成功可能性大;如果是小微企業做,則成功概率極小。”王雨豪果斷地放棄了即時客項目,轉而成為新浪微博的第三方應用開發商,開始做一些手機應用的技術外包業務。于是才有了之后的微博視窗、信用卡優惠助手。
友盟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2300萬臺iOS,5200萬臺Android手機。預計今年底,兩者將達1.3億規模,用戶擴散速度是桌面互聯網的3倍,手機摩爾定律正在爆發。顯然,王雨豪看到了這種趨勢。
于是,才有了之后的名片碰碰。
王雨豪認為,對用戶而言更聚焦更簡單的應用更容易理解,也就更容易產生用戶黏性,所以名片碰碰上線之初的功能很簡單,只是實現電子名片的相互交換。
但這個簡單的功能卻迅速地給即略網絡帶來了第一筆百萬美元的天使投資,手拿天使投資的王雨豪開始考慮名片碰碰的出路。
經過研究后他發現,國內企業對于商務社交的嘗試從未中斷過,諸如若鄰網、大街網、優士網等企業雖然做得風生水起,但活躍用戶數目一直上不去。“問題在于中國人脈管理的習慣與國外有所不同,國外大多依賴于PC,而中國商務社交的入口則是在手機上。”王雨豪判斷。
于是,名片碰碰被定位于移動版商務社交網絡,而第一筆的天使投資也悉數用在了挖掘人才上。
讓王雨豪自豪的是,在陌生人來電時,系統會通過事先在互聯網上的信息抓取,讓用戶在來電界面動態獲取來電者的個人數字ID,包括公司、職位、姓名等關鍵身份信息,而一些紙質名片則可以通過手機攝像頭掃描直接將其轉化為電子格式。這在他看來都是移動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
追逐“強需求”
正當這個新事物在國內急速成長的時候,開始有人質疑名片碰碰是一個山寨產品,模仿的是美國一款名為“Bump”的移動應用程序。
而王雨豪并不避諱談Bump給自己帶來的啟發。他認為Bump的成功再次印證一個基本道理,偉大的產品一定是建立在社會“強需求”滿足的基礎上。Bump公布的一組數據同樣可以佐證手機信息交換——這個“強需求”有多大:目前,其下載量已經超過5000萬,最近30天內的活躍用戶達到1000萬;在蘋果的APP Store中,Bump在美國下載量排名第七,在日本位居第三,45%的新用戶是老用戶口口相傳發展來的。所以,到了2011年3月,王雨豪發現,國內還沒有一家公司成功推出中國的Bump應用。“我感覺這是為數不多的上天給我們的一個機會”,王雨豪說。
考慮到Bump偏重于美國用戶的產品設計以及中國市場已經存在微信、米聊等產品的規模優勢、資源優勢,王雨豪為名片碰碰的發展制定了三個關鍵詞,分別是:“裝傻”、“玩專業”、“差異化定位”。
“裝傻”,用王雨豪的話說,就是有意將產品做得簡單、易用,最好老人、小孩都會用。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實現快速的傳播。他認為,Bump在中國發展不力也印證了這一點。目前,Bump的中國用戶量遠比不上國外,王雨豪分析,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Bump到中國的時候,它已經“由輕變重”,功能從交換電子名片升級為了移動社交網絡,直接交鋒于微信、米聊、有你等一大堆中國互聯網巨頭運營的類似產品。
而“玩專業”,就是名片碰碰要聚焦在名片交換的領域,快速覆蓋所有的智能手機系統;實現更高的交換成功率;提供更人性的交換體驗;完美打通和手機現有通訊錄的存儲、讀取等環節。
“差異化定位”,關于這一點,王雨豪認為這既是無奈之舉,也是聰明之舉。今日在中國,任何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團隊,都不能忽略以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公司在手機基本應用方面的虎視眈眈,和此類公司展開同質化產品競爭,對于初創團隊來講并不明智。關于名片碰碰的差異化定位策略,王雨豪說:“很簡單,聚焦在移動商務應用的方案解決。大的目標當然有,就是努力打造一個出色的移動商務社交網絡。
商業模式欲靠近“獵頭”
不久前,名片碰碰與三星合作開發的4.0版本上線。其中,這個版本有一個名片交換的重要功能,模擬現實中人們交換名片的過程,用戶通過單手指或者雙手指向上滑動電子名片“飛”出去,即可完成電子名片的快速交換,當對方名片達到自己手機上時,也會有對方名片“飛”過來的感覺。
之所以強調模擬現實商務社交中交換名片的場景,其實背后隱藏著王雨豪的一番苦心。
原來,當名片碰碰推出后,在獲得用戶認可的同時也不乏質疑,多少年來,商務社交中交換紙質名片是一種禮儀,而且這本身也是一種社交文化,如果以一款交換電子名片的程序來代替,似乎總是缺少了一絲實際名片交換時的體驗,也似乎取代不了傳統名片交換的文化。對此,王雨豪的看法是,在中國名片交換的需求巨大,甚至遠勝于西方社會,只要聚焦于這個需求的滿足就足以聚集海量用戶,構建起用戶數門檻。
不過,對于即略來說,一款交換名片的程序是否足以支撐起商業運作,無疑是挑戰。其實對不少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程序開發者而言,盈利都是求而不得其法。王雨豪似乎不太在意一般流行的廣告植入收費等盈利渠道,他心中另有盤算。
“名片碰碰做的是商務社交,當達到一定量級別,我們完全可以把用戶和中小企業綁在一起,網站扮演著類似獵頭的角色。”王雨豪說,去年下半年,為了找尋人才,他自己向獵頭公司支付了大約35萬元費用,這個過程給了他很大啟發,名片碰碰做的就是經營人脈圈子的事兒,而且用戶基本是中高端用戶,當名片碰碰的用戶足夠大,自己就可以為中小企業主服務,為他們找尋合適的人才,并且收費。甚至用戶也能通過經營自己的人脈圈子,與名片碰碰實現分成。
- 上一篇:丁磊:創業莫把欲望當理想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