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劉曜:啟動社會化營銷未來
【-成功營銷】騰訊這一次要講的故事,是關于QQ十年關系鏈商業價值的大力度開發。
2012年4月騰訊將推出社會化營銷平臺,對于騰訊而言,可謂是拉開了其龐大流量向廣告層面變現的序幕。截止到去年,耕耘中國十年、有著6億QQ用戶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其收入的90%依然來自個人用戶的付費業務,而同樣以社交關系鏈為基礎的Facebook,其營收的90%則來自廣告收入,兩相比照,推出面向廣告客戶的營銷平臺對騰訊來說勢在必行。
“這一次,是天時、地利、人和。”騰訊網絡媒體廣告平臺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劉曜在接受《成功營銷》記者采訪時說道。
實時化概念成熟
劉曜口中的“天時”,即近兩年來社交媒體平臺營銷價值的被認可。
“社會化營銷平臺的打通和搭建是我們一直有的想法,但是真正開始執行是在一年之前,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并沒有想明白,打通之后能夠帶來什么。”
劉曜認為,當時欠缺的,就是“實時化”概念的成熟。
不管對于用戶,還是品牌廣告主,“實時化”的信息溝通是近兩年來才出現的事情。“品牌跟用戶進行實時溝通的需求,在社會化媒體之前是沒有被滿足的;在此之前,你可以向他們推送品牌信息,但是在某個時間你希望他們即時知曉你的某個信息,比如打折促銷,你是做不到的。”
社會化平臺的升級填補了“實時化信息溝通”這一空白,從銷售角度看,實時化信息溝通可以直接溝通買賣雙方的即時需求,促成交易;從品牌打造角度看,用戶對實時信息溝通模式的習慣,使得廣告主的營銷目標,從單一“品牌忠誠度”,到同時關注“品牌親密度”。
劉曜認為,“品牌親密度”是“和顧客保持日常溝通的熟人關系”,相比之前關注品牌偏好度或者忠誠度的衡量方式,品牌親密度更關注與品牌“保持長期的日常對話,建立如朋友般的互動溝通”。“故事就順理成章了,用戶習慣了搜索實時信息,廣告主也希望能夠建立即時互動關系,整個市場已經成熟了,這就是天時。”
“殺手锏”關系鏈
“Facebook和谷歌是不同的精準邏輯:谷歌通過對龐大的搜索流量進行分析,了解你的喜好和你的需求,而Facebook的邏輯則是通過你的社交關系鏈,以及你在社交關系中的活動,來描繪你——谷歌知道你想要什么,而Facebook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劉曜如此描繪“關系鏈”的價值。自Facebook“社交圖譜”興起后,“關系鏈價值”逐漸被人看重,“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對于廣告主的誘惑巨大,因為這將意味著廣告投放ROI的大幅提升。和基于巨大流量來進行用戶行為分析的模式不同,通過關系鏈對用戶進行描述一方面依賴于關系鏈數量的多寡,另一方面依賴于關系鏈的強度和清晰度。
“時間越久,用戶對于關系鏈的梳理就越清晰,所以騰訊十年梳理并沉積下來的關系鏈的價值,才是我們的殺手锏。”而劉曜指出,這也是騰訊要打通QQ空間和騰訊微博的原因所在——將QQ空間的強關系和騰訊微博的弱關系綜合起來,對于用戶的描述將會更加精準。
因此,騰訊團隊在社會化營銷平臺搭建中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用戶管理界面,“告訴廣告主用戶是誰”。
“這起源于我們對自己的一個挑戰,一年前我們做社會化媒體營銷,我們給廣告主交的答卷是這樣的:這次活動非常成功,有1000萬次互動,500萬新粉絲,以及多少次后續傳播……但是我們無法解釋清楚的是,500萬粉絲到底帶來了什么?但現在我們可以告訴你,你吸引來的500萬粉絲,他們都是什么樣子的人。”
在新營銷平臺的用戶管理界面上,廣告主能夠了解到自己粉絲群體的特征,包括性別、年齡等人口統計信息,以及受教育水平、經濟收入狀況,甚至何時何種原因成為品牌粉絲等高復雜度信息。“廣告主可以看到粉絲的來路,比如是在某次虛擬物品發放活動中成為粉絲的,其中多少人領了虛擬物品,多少人沒有領。”
這種對用戶特征的細分化掌握,成為后續精準社會化營銷的基礎。
社交化營銷未來藍圖
“第一步我們告訴你,500萬粉絲是誰,他們是什么樣的人,第二步我們提供工具,完成精準化營銷。”
劉曜介紹,相比之前一條信息發送給所有粉絲的模式,新的營銷平臺提供的可能性是,你對不同特征的粉絲發送個性化的營銷信息。“由于用戶特征或者成為品牌粉絲的原因不同,大眾化的信息推送可能導致粉絲覺得和自己相關性非常小,從而取消關注;而精細化的信息推送可以解決相關性的難題。這里面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
比如,有一個名為“If This Then That”的第三方公司,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如果A,那么B”。即如果你是一家賣女包的店鋪,你可以設定為“如果某用戶上周成為了競爭品牌的粉絲,那么我就向他推送一條品牌促銷信息。”這個條件由廣告主自主設定,比如“近一周內加了我微博粉絲”或者“過去一個月發了‘購買’和‘女包’關鍵詞”等。
在這一系列的細分和精準工具基礎上,劉曜認為,社會化營銷將會是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藍圖。
“之前社會化營銷的方式是這樣的:廣告主拿著200萬預算投入一次互動活動,最后的結果是完成N次曝光、N次參與以及N名新注冊會員等,而這些,以后都不會存在了。”
首先,營銷預算的彈性增大。“兩年前,客戶拿著20萬預算來做活動,我會告訴他們說很難,是因為活動之后,沒有后續預算投入硬廣對活動進行拉動,最后效果幾近于零。而現在,甚至2000塊都可以投,你可以選擇某一個特征的用戶群進行推廣。”
其次,衡量標準關注親密度的建立。“廣告主關注的不再是獲取了多少忠誠粉絲或者會員,而是我和多少人發生了對話和互動關系,推送了信息,從忠誠度轉向親密度的結果導向。”
最后,推廣從周期性轉為日常性。“之前的廣告主活動可能是3月上線4月下線,但之后這種情況會減少,我們希望他們全年保持和用戶的溝通,從規劃性的營銷活動轉向即時性的關系維護。”
提及這種社會化營銷平臺的未來,劉曜坦言對于廣告主來說,其內部組織架構將要作出一些改變,“用戶管理界面需要專人負責,而廣告主現有的組織架構中通常是沒有這個角色的,現在他們可以找第三方公司擔任,但當基于社交平臺的電子商務發展起來后,一定需要廣告主自身團隊的加入。”
雖然這一改變需要時間,但是劉曜很有信心,“對廣告主來說,這是個新的機會”。(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高尚:國譽商業北京公司總經理
- 下一篇:謝娜回歸《快樂大本營》運動鞋配短裙活力滿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