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調查:產業工人月均只能結余740元
【-薪資行情】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勞動力正從無限供給(勞動力過剩)階段進入短缺階段,企業“用工短缺”將逐漸成為一種常態。2011年度,產業工人平均月薪為2402元,扣除稅費、社保費等,實得工資為2193元。在薪資構成中,月均基本工資為1243元,在實發薪資中占比為51.7%。
此次調查,對象以東部沿海地區(主要是上海、蘇州、無錫、杭州)的923家企業為主。調查發現,有58.1%的企業面臨員工短缺的困境,而薪酬待遇缺乏競爭力,物價上漲導致員工生活成本增加等為其中的主要原因。調查顯示,韓資企業產業工人應發工資及實發工資相對較高,這主要是因為韓資企業基本工資較高,比基本工資偏低的“合資企業”平均要高約450元。值得注意的是,原本薪資不具優勢的內資、港臺企業,其薪資水平已與歐美企業、日資企業基本持平。就應發工資而言,薪資增長主要在第2季度,企業普遍選擇在第2季度調薪,調薪幅度約在7%左右。
此次調查獲得了6649名產業工人的期望年結余。統計顯示,產業工人期望年結余平均值為15544元。這意味著,月平均結余需達到1295元,才能實現這一預期目標。調查同時獲得了6850名產業工人的綜合生活成本,月平均值為1615元。以去年12月為例,產業工人基本薪資比年初增長了15.8%,但應發薪資只增長了3.2%,實發薪資增長了6.8%。當月平均薪資為2355元,扣除掉月平均生活成本1615元,只剩740元。要實現年結余15544元的目標,每月至少要結余1295元。也就是說,每月薪資水平仍有約500-600元的上漲空間。但需要說明的是,這應是員工實得薪資,即扣除掉社保、稅費等費用之后的到手收入。
企業也創造各種各樣的條件,幫助員工降低生活成本,如提供班車、組織團購等,這樣可以在不加薪的情況下,提高員工的“相對收入”。對于企業而言,應對“漲薪”壓力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對廉價勞動力的依賴,還可以擴大漲薪的空間。(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類資訊中心)
- 上一篇:“黃金CEO”:能拿千萬年薪的全國過千人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