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的家庭觀
【-人才新聞】“家庭主婦”,不僅是日本社會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還被發揮到極致,演繹成為一種職業,成為“專業家庭主婦”。言外之意,“家庭主婦”并不是“吃閑飯”的。
多少年來,許多日本女性自覺自愿選擇“家庭主婦”的職業。究其背后,有這樣一些原因。
首先,“家庭主婦”可以牢牢把握家庭財政大權。2011年11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在20歲以上、70歲以下的日本已婚女性當中,手握財政大權者占全體的82%。丈夫要從她們手中領取零花錢,其中給丈夫零花錢平均每月不到3萬日元的占全體半數以上。
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日本男子,平均一天可以自由使用的錢不到1千日元,如果有吸煙嗜好的,中午需要的是兩個面包一罐咖啡的標準。
同期公布的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已婚女性的“私房錢”平均每人114萬7846日元。通過這組對比,就不難看出日本女性的家庭地位,簡直就是“一言堂”。
其次,日本家庭主婦享受國家財政制度的優遇。在日本,無論男女一旦工作,就需要繳納所得稅、社會保險和厚生年金。但日本的家庭主婦作為丈夫的撫養對象,可以不繳納保險金卻享受相同的保險待遇,而且即使一天都沒有工作過,到了65歲也同樣可以領取國民年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工作的女性必須向國家交稅,不工作的女性反而可以從國家領錢。日本政府的各種“家庭主婦”優待制度,實際上也促使了部分日本女性選擇婚后不工作。
第三,高學歷女性的第一志愿。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女性的大學升學率急速升高,1994年更是一躍超過日本男性。在日本,高學歷的女性占大多數,但遺憾的是,這些高學歷人才并沒有走出社會的意識。
2009年,日本內閣府做過一項意識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表示贊同的,20歲到30歲的年輕女性最多。
大阪大學社會經濟研究所曾實施過一次大規模的關于“幸福度”的調查。結果表明,當代日本人中,“幸福度”最高的是都市里30歲到40歲的家庭主婦。
現在,日本進入“高齡化”和“少子化”時代,最大的獨缺是勞動力,直接影響未來日本的可持續性發展。從而,日本社會開始重新審視“家庭主婦”這一社會群體,試圖讓她們重新走出家門,成為新的勞動力。
因此,日本某些縣開始策劃“女性經濟”藍圖;有的企業則表示要重用女性管理者,有的研究機構提出擴大女性的社會活躍度等。這種改變,能否如愿,還有待觀察。但這種“家庭主婦”的演繹,或許可以成為一種“前車之鑒”。(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類資訊中心)
- 上一篇:你會因不吃午飯而被解雇嗎?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