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運動鞋服行業發展趨勢簡析
【-行業新聞】在過去一年里,消費市場歷經了CRI 增長太快 、金融危機余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整個經濟節奏都會呈現出減速與轉型的兩種狀態。從整體上分析來看,局勢可以說是比較不錯的,尤其是中國國務院已經把運動體育產業列為一個重要的行業在專門地做規劃,而且中國國務院已經責成體育總局擬定12個相配套的全民健身的計劃,并將此納入到國家的宏觀政策中。
運動體育產業借力于重大體育賽事的綁定宣傳作用,無奈的是,在2011年全世界都沒有重大體育賽事舉行,那么運動體育產業市場又憑借什么刺激消費呢? 中國營銷專家葉齊指出,全民健身的增長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程度的刺激,雖然沒有全民激動的體育賽事為媒,但是諸如深圳的世界大學生體育運動會等賽事,也會對國內體育產業有所刺激。同時體育用品或者說是狹義上的體育服飾,早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個必需品,它會跟著中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需求量增大,所以中國很多專家預測,2012年中國整體制鞋業的增長率還是會超過20%。
成品零售價將適度上升
此外,由于上述原因累積的問題,諸如原材料在漲價,人工在漲價,大家的壓力在增加等。中國專家葉齊指出,其實行業中的成品的零售價也會適度地上升,這種成本的壓力自然就會釋放出來。作為2012年的消費市場,專家覺得相對而言仍然會向更好的層次與方向發展。
1、行業品牌高度集中,國內品牌受國際品牌沖擊
在過去一年,由于多方品牌的不斷介入,國內受到國際品牌的沖擊,運動體育用品行業地集中度會因此而增加,例 如原本在二三線活躍的諸多品牌將會向一線品牌進行集中,原本市場上品牌將會隨著競爭延續而逐漸減少。行業將會迎來不同程度上的洗牌。
2、競爭視角將集中在少數大品牌 上,“大魚吃小魚”明顯
諸多的競爭視角很可能會被集中到幾個品牌上。品牌綜合影響力、資金實力、管理能力、商品競爭力相對比較弱的企業的日子將會比較難過。而國外知 名的那兩三家品牌以及一部分國內品牌 則會過得相對比較舒服。在2012年“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會越來 越嚴重,品牌的拼殺搶奪地盤的激烈程 度也會持續升級。“一個行業中 不可能永遠存在這么多的品牌,蛋糕雖然在增大,但是分蛋糕的人同樣也在增加,這就是所謂的粥少僧多;同時,由于品牌的競爭激烈以及逐層生活,很有可能從原來是“快魚吃慢魚”,也將會 逐漸演變成“大魚吃小魚”的情況。
渠道爭奪
1、品牌制造商對渠道的把控仍占相對決定性地位
通常情況下,銷售渠道是不會在短 時間內發生太大的變化的。尤其是體育產業在中國長江以南地區都是專賣店為主。在如今的體育用品行業,品牌制造商的力量往往是決定性的,正是由于其不可動搖以及權威性,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營銷渠道的方方面面。
2、網絡渠道之戰將愈激烈明顯
在未來的細化競爭之中, 渠道差 異化將會愈演愈烈。2012年電子商務 的競爭會更加明顯。網上銷售是一個 非常重要的戰場,是一塊需要重點競 爭的區域!
3、不僅是制造商在競爭,商場、零售商也在競爭
沒有一個商場可以獨步天下,即便是北京王府井,它也有它的局限性。中國專家葉齊介紹說,包括大型的連鎖超市,沃爾瑪,家樂福其實都是開門店,他們并不是傳統的貨架競爭,從這個角度來講, 其實零售終端(例如商城、超市等)也 一直在急劇增加。
4、體育用品綜合店或將在未來興起
另外,在2012年乃至未來很長的 一段時間內,很可能會有一些大的零售商去嘗試開設品類店或者體育用品綜合店。作為這種的店鋪,雖然說是出售體 育用品,但是他并不會只出售某個品牌的產品。例如外國很多的品類店,都是分門別類將商品進行擺放的,此舉可以極大地淡化品牌在店鋪中的位置,形成 銷售與購買的信息互動。同時因為很多品牌相同類別放在一起,這就要充分考量商品能不能打動消費者,性價比能不能構成一種優勢。品牌的作用退居到了二線,而商品的作用上升到一線位置。商品提升,這是品牌企業眼下應該提起重視一個方面。
據介紹,這種模式在國外其實是很普遍的,但是鑒于我國體育用品行業發展的局限性,此種模式在我國尚無法形 成一個大的趨勢。然而時刻應該警惕國 際動態,潮流趨勢的今天,或許任何一 種的風吹草動,都可能會成為帶動市場趨勢的一個信號,所以確實忽略不得。
消費者漸漸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
葉齊覺得, 隨著時代的進步, 中國人將會越來越主動的去成為一個參與者而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參與大于接受的意識概念將會逐漸引導人們 的消費趨向。
企業發展方向
1、企業的“活兒要越做越細,越做 越深”
2011年更多的品牌企業還是“企業內功”上的競爭,例如在商品,在品牌塑造,在渠道建設等方面。這就要求 “活兒要越做越細,越做越深”,就是說要向管理要效益,而不再是向資源要 效益。
2、最終比的還是執行力
在中國暫時已經沒有多少像足球世界杯這樣可以令大家興奮的資源 了。在這種時候,要靠什么來刺激市 場,提升自己的品牌呢?當然這就進 入了所謂的常態化,在這個階段比得就是產品力,終端力,品牌力,比快 速反應, 比服務等。 但是知道了未必就是可以做到,知易行難啊!其實最終比較的還是執行力。(-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