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大學生創業以“智”取勝
【-創業之路】湖濱北路“女人街”商城的入口處,一幅手繪墻經常會吸引過往客人的目光。畫中人物婀娜多姿的身態被創作者展示得淋漓盡致,誰也不會想到,這幅藝術品是出自德州學院幾個“90后”大學生之手。
古月喬手繪工作室的成員,就是這幅手繪墻的原創作者。2009年,剛剛邁入大學校門的岳為聰萌生了在衣服上畫圖案的想法,在和幾位師哥師姐商量后,幾個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古月喬手繪工作室。如今,古月喬熱賣的產品已由最初的手繪衣服,發展到手繪鞋、手繪包、手繪墻……隨著工作室蒸蒸日上,岳為聰也在逐步嘗試讓古月喬與市場接軌。 “過完年我打算與裝修公司掛靠,全力推廣利益空間較大的手繪墻業務,現在正在籌劃之中。 ”已經大四的岳為聰自信地說道。團隊決定成敗
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往往依靠的是團隊的力量,絕非一個人單槍匹馬便能輕易完成。
“創意也許是一個人的,但執行要靠團隊的力量。 ”德州聯通公司校園服務中心經理馬鴻強調道,現在的大學生深知就業形勢嚴峻,所以許多學生在畢業前就想方設法提前準備,“學生的熱情是值得肯定的。 ”但這種熱情往往因無法持續或實踐后屢屢遭遇挫折而終止。這種挫折很大一部分,“是創業者無法整合團隊的力量。”而團隊的成員,不僅僅是指學生,還有創業指導老師。
辛曉是德州學院機電工程系設計團隊的一名成員,剛剛20歲的他已經為畢業后自主創業做好的充分的準備,而他為自己的創業之路所做的最厚重的鋪墊,便是成功設計了“害蟲自殺式太陽能滅蟲器”等多項大賽獲獎產品。
“害蟲自殺式太陽能滅蟲器”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榮獲國家特等獎。該產品的設計小組組長便是辛曉,他告訴記者,這個項目能夠獲此殊榮,離不開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團隊成員的凝聚力。
雖然從最初的創意到產品設計完成足足經歷了半年的時間,但整個產品的集中制作卻只有兩個星期。就是這兩個星期,讓辛曉終身難忘。除了團隊所有成員每天超過12個小時“泡”在實驗室,三伏天氣在田間做實驗也讓這些孩子吃盡苦頭。
王建偉是辛曉的師弟,為了買安裝滅蟲器所用的鐵架子,兩個男孩子頂著酷熱的太陽,像女生般在建材市場精挑細選。一天下來,終于挑選到最合適的,但兩人卻因天氣太熱而中暑。 “我還好,癥狀較輕。但王建偉卻一直發燒、拉肚子。 ”即使這樣,王建偉依然堅持去實驗室做實驗,終因體力不支而暈倒,被人架出實驗室。 “那一次我真的深深體會到,我們團隊中,少一個人都不行,包括我們的老師。 ”
完美的產品設計,與指導老師的付出也是密不可分的。機電工程系團總支輔導員王志坤,全程與這些學生在一起,不論是頂著酷暑在田間作業,還是夜晚在墳地附近等待害蟲“上鉤”,王志坤一直耐心地在旁指導。 “他們的動手、創新和實踐能力都很強,作為指導員,就是要讓他們的才能充分發揮,不至于被埋沒。 ”王志坤這樣夸贊他的學生。半途而廢是最大的絆腳石
2010年,共青團山東省委與山東聯通公司聯合,在全省各個高校創辦了“聯通未來青春創業社”,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業所需要的硬件設施。從此之后,馬鴻便經常出入校園,“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公司還多。”他戲言。正是因為常常將各種新信息、新理念帶給打算創業的大學生,馬鴻更能深刻體會到大學生創業的短板和軟肋。
“現在的大學生基本都是‘90’后,他們常空有一腔熱情。 ”馬鴻說,雖然許多學生都有不錯的想法和創意,但他們往往將事情想得過于簡單。在想法投入實施后遇到許多無法解決的困難后就一蹶不振,最終不了了之。
而長年從事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德州學院畢業生指導中心主任劉曉東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 “缺乏挫折教育”,劉曉東坦言,大多數學生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十幾年來都是一帆風順,所以導致他們的畏難情緒非常嚴重。他們常常是“還沒學會走,便要跑,可一旦跌倒,卻連爬的勇氣都沒有了。 ”
在創業社吸收的項目中,曾有一個廣告宣傳項目。該項目的負責人小王是一個心比天高的學生。“他不喜歡跑那些收益小、零碎的業務,目光只放在那些大公司、大老板身上。 ”結果到了大公司,卻一再碰壁,甚至連業務主管的面都見不到。在幾次挫折之后,小王的“雄心壯志”被徹底抹殺,甚至連小的、收益低的項目都不敢再碰了。“即使老師一再鼓勵,他也不敢再重新嘗試了。”沒過多久,這個項目自然而然也就被創業社淘汰了。
在受訪的幾位大學生創業者中,他們成功的秘訣往往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事實上,古月喬的創辦也是幾個學生的一時興起。 “說實話開始時真的準備不夠充分。 ”岳為聰誠懇地表示,只是因為對繪畫的熱愛,才創建了工作室,其他的,他們沒有考慮那么多。直到第一批手繪的衣服滯銷,大伙兒投入的錢和心血差點付諸東流時,他們才意識到創業的殘酷現實。“好在大家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堅持住,沒放棄。”再加上紡織服裝工程學院的老師雪中送炭,以學院名義買下滯銷的衣服,古月喬才得以轉危為安,有了現在欣欣向榮的景象。學會做一個“智本家”
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方向,劉曉東的建議是,不要做資本家,而是要做一個“智本家”。
“資本家,不僅要依托社會關系,也考驗個人的融資能力,不論在哪方面,剛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明顯處于劣勢。 ”那么,大學生如果想要創業,最好將目光放在專業技術和思想科技成果上。
“大學生要發揮自己的優勢,除了熱情和毅力,他們的頭腦就是最好的智力庫。 ”劉曉東說。發明創造可謂是最好的智力資源,目前,德州學院機電工程系已有十余項國家專利。為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系工作人員正著力打造創造梯隊。
“比如,讓機電系的學生來設計和調試,經管系的學生負責策劃,美術系的負責包裝和產品的造型。 ”王志坤說,梯隊的作用就是各司其職,發揮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長。如此一來,一件產品就能融合多種智力資源,那么這件產品必定是多元的、完美的。
專業技術的過硬,是成為“智本家”的先決條件。
已經成立4年的星感覺錄音棚,如今已經成為許多音樂愛好者的天堂。星感覺錄音棚的創建者就是德州學院06屆計算機系的畢業生馬成立。在馬成立上大四的時候,便開始入駐學校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試著嘗試和摸索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影視配樂產業。 “整體音樂目前在德州來說還是一塊空白。 ”馬成立說,之所以將創業方向瞄準整體音樂和影視配樂,除了他本人對音樂的熱愛,更依托于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未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吸收了創業導師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政策指導之后,馬成立經過近一年的市場摸索,終于在2007年創建了星感覺錄音棚。雖然在剛起步時也遭遇過市場的洗禮,但馬成立從未想過要放棄。 “由于自己是新人,這些都在所難免。 ”在經過多次的調試后,設備的效果終于能夠達到專業錄音棚的水準。去年,由星感覺拍攝的短片《德州愛情故事》在山東省第三屆大學生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影片三等獎。并且,工作室所錄制的幾首原創單曲也在各項比賽中奪得不錯的名次。
如今的星感覺錄音棚已由最初的3人發展到7人。其中有3人是馬成立招聘的大學生。 “我愿意為他們創造機會。 ”馬成立說。
除此之外,大學生創業所必可不少的條件,“還需要有一套成熟的方案和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劉曉東說,所有成功的案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若要成功吸引社會的風險投資,“除創業者本身要具備管理技巧和毅力外,創業者的方案必須經得起市場的推敲。”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則是大忌,前方雖充滿荊棘,但相信有志的大學生會將這創業之路越走越寬。劉曉東最后表示。
- 上一篇:伍凱宏:蠻荒大地上的音樂行者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