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君:情歌總是老得快

【-傳媒人物】在唱片工業日漸勢微的今天,一張國語流行歌手的唱片銷量能夠達到二萬張,唱片公司的老板簡直要跳著腳慶祝時代來臨了,而這樣的成績在二十年前,唱片制作人一定會被叫到老板辦公室里一頓臭罵。當唱片的功能從音樂載體逐漸轉為收藏品的今天,追溯流行音樂美好時代的懷舊風潮,就不可避免的盛行起來了。
作為華語流行音樂最重要區域的臺灣,首當其沖。臺灣的音樂人和音樂商人們,一邊緬懷著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黃金般的二十年,一邊對其進行最后一次收割,單打獨斗的胡德夫、齊秦、齊豫、蔡琴、費玉清、姜育恒、組團的縱貫線、以唱片公司為單位的滾石和以時代為單位的臺灣民歌三十年,都紛紛北上,以種種形式將他們的價值在大陸這個方興未艾的市場實現最大化。而這其中,12月24日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唱的李翊君,是不可忽視的一員。
臺灣唱片工業起步非常早,早在五十年代已經擁有上百家唱片公司,經歷了七十年代臺灣民歌的啟蒙,從翻唱時代走入八十年代“唱自己的歌”的時代,到九十年代的繁榮,臺灣流行音樂留下了太多的財富。李翊君,正是這段時代的見證人和參與者,八十年代她憑著首張專輯中紅透華語界的《萍聚》和之后的《再回首》少年成名,后來又成為瓊瑤言情劇的御用主題歌演唱者,《婉君》、《雨蝶》隨著瓊瑤劇勢如破竹的唱遍所有華語覆蓋的地區,李翊君的聲音,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大陸年輕人心中喚醒回憶的那個按鈕。
她的演唱會名字叫做《讓愛回家》,成名二十五年,李翊君的名字早已牢牢的跟情歌聯系在了一起,不僅僅是她自己的情歌,不僅僅是那些瓊瑤劇中天崩地裂的愛情。如同她那些耳熟能詳的原唱情歌,李翊君的翻唱同樣是她歌唱生涯中不可忽視的部分。臺灣唱片工業從翻唱英文流行歌開始,在此后的幾十年中,將一首歌由不同的歌手演繹出不同的情感就一直是它非常重要的一個特征,2005年李翊君的兩張唱片《李翊君的情歌天荒地老》和《李翊君的情歌海枯石爛》中,她翻唱了傳唱最廣的二十首情歌,讓許多人得以在兩張唱片中回顧幾乎所有曾經感動過自己,和自己的歲月和愛情緊密相連的歌曲。如今君再來,將在一個平安夜的晚上,和現場的觀眾,將一幕一幕的愛情在歌聲中重溫,看那些過往而來而去的人在歲月間流淌。讓愛回家。
一個曾經被臺灣民歌運動影響著的小女生,少年成名,經歷了唱片工業的變革和起伏,經歷了時代和潮流的變遷,經歷了愛情和家庭,經歷了當紅和淡出,她的聲音從一開始的清新青澀和靈動,到如今的甘醇和婉約,在她的背后則是萬人空巷的“瓊瑤熱”和臺灣的整個“天后時代”,從鳳飛飛到許如蕓和她的變遷。
那些情歌,唱著唱著就老了,成為縮影,成為標記,成為經典,不肯老去的是人,愿意相信情歌里的故事,愿意相信愛情,愿意把它們繼續傾聽著和傳唱著的人。
- 上一篇:吳念真:最艱難的時光是現在
- 下一篇:謝娜回歸《快樂大本營》運動鞋配短裙活力滿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