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集體差錢期待“漲工資”

“好不容易寫一個中篇,挺難的,結果還不夠請人吃頓飯。”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劉醒龍一句話,道出了當下不少作家的尷尬生存現狀。中國的稿酬支付標準自1999年實施以來,已經有12年沒有變化,嚴重與市場發展脫節。近日,國家版權局公開回應,稱正在著手修訂新稿酬標準,中國作家有望集體“漲工資”。
時隔12年
稿酬標準或重修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湯兆志不久前公開表示,國家版權局已經注意到作家們的呼吁,并積極著手修訂新稿酬標準的相關工作。
這一消息立刻在社會上引發熱烈反響,這是自1999年《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頒布12年以來的第一次修訂。同時也意味著中國作家將擺脫落后的稿酬標準與高速發展的市場嚴重脫節所帶來的“收入尷尬”,集體漲工資。
不久前剛剛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劉醒龍發出一聲嘆息:“好不容易寫一個中篇,挺難的,結果還不夠請人吃頓飯。”讓不少人開始擔憂國內原創文學是否會有可靠的保障和充足的原創力。
知名作家魏雅華曾撰文指出,中外的稿費差距相當巨大。
在美國,全國發行的刊物稿費在每字0.75-2美元之間,地方刊物則為每字0.1美元左右。也就是說,每千字的稿費在750-2000美元之間。像《紐約時報》這樣級別的報紙,一篇千字文章的稿費是2000多美元。折合成人民幣,每千字的稿費為4800-12800元。而中國國家級報刊的稿費為每千字100元人民幣左右。
湯兆志表示,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近期將在相關作者、作品使用者、行業協會中進行調研,多方面征求意見,科學合理地制定新稿酬標準,以便更好地保護作者的權益,進一步激勵作家們的創作熱情,同時也兼顧權利人與使用者間的利益平衡關系。
鐵打的稿費
影響文學原創力
中國現行的稿酬標準《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中明確規定,原創作品基本稿酬標準為每千字30-100元。這一標準或許在幾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都是很高的標準,足夠讓作家過上體面的生活。
知名作家閻崇年曾回憶說,“我在‘文革’期間寫了一本小書《努爾哈赤傳》,‘文革’結束后在北京出版社出版,拿了2500元稿費。我從小到大都沒拿過這么多錢,而我當時的工資是每月70元。我兒子結婚,我把這筆錢給他,他非常高興,因為當時買一套羅馬尼亞家具才二三百塊錢”。
時過境遷,如今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都調整到3500元了,作家的稿酬標準卻絲毫不動,很多作家經常拿著少得可憐的收入堅持文學創作。
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鄭重向記者表示,因為原創文學周期較長且收入不高,不少作家選擇去做一些市場跟風的暢銷書,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收入,長此以往,整個圖書市場將精品難現。
知名兒童文學家樊發稼無奈地向記者說道,“我自己曾經寫過一本長達55萬字的兒童文學理論著作,是我幾十年不斷積累的結果,也是我自己畢生的經驗所談,但出版量極少,后來總共拿到了4000多元的稿費。在這種環境下,又有幾個作者肯餓著肚子去研究真正的學問呢”?
暢銷書作家岳南則表示,低稿酬影響最大的是年輕作家和外地來京創作的作家,這部分作家群體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養活自己,但低廉的稿費讓他們難以集中精力創作。
岳南幾年前攜全家來北京發展文學創作事業。全家只靠他一人的稿費生活。“我還算幸運,和我有相同境遇的很多外地作家在北京的生存狀況極不樂觀,自己的書賣不出去,隨行的家人也沒有工作。微薄的收入還要被扣稅,處境相當尷尬。”岳南說。
提高稿酬
保障了誰的利益
不久前,第六屆作家富豪榜公布,作家郭敬明、南派三叔、鄭淵潔分別以2450萬元、1580萬元、120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三甲。這讓公眾看到了文學創作致富的前景。
但有人研究后提出疑問,上榜的作家全部是依靠抽取版稅來獲得不菲收入,如今抽取版稅是作家主要的收入渠道,那么提高稿酬標準,究竟是保障了誰的利益?
鄭重分析,全國每年出版的圖書多達20多萬種,能夠暢銷的圖書屬于少數中的少數;能夠依靠抽版稅獲取滿意收入的作家群體也是金字塔的塔尖,大量的作家都處在金字塔的底部,提高稿酬標準就是要保證這一部分群體的收入。
北京精典博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黎明表示,超過90%的作家收入實際上還是來源于稿費收入。他介紹,作家一般是通過給各類雜志、報紙等期刊投稿獲取稿費。還有部分收入來源于作家寫書后,出版機構給予他們的一次性稿酬。
“只有一位作家的作品足夠好,或者本人足夠有市場號召力,出版商才會考慮和作家以版稅的形式分成。”陳黎明分析說。
鄭重稱,“現在很多讀者反映圖書市場上好書太少,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國內圖書市場的文學創作基礎人群不夠牢固,只有保證了絕大多數的底層創作者的收入,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才有可能讓優秀的作家、作品脫穎而出,進而產生大量名副其實的暢銷作品”。
文學評論家譚旭東表示,就現階段而言,一旦國家提高稿費標準,首先受益的將是年輕作家、初入行者和一些非暢銷書的作者(例如某些理論型圖書),因為他們的作品暫時達不到幾萬冊的數量,抽不了版稅,只能依靠稿費。
出版機構
如何看待稿酬提高
國家提高作家的稿酬標準,作為出版產業鏈條上重要一環的出版商,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陳黎明向記者表示,國家此舉旨在鼓勵、支持更多優秀原創文學作品出現。出版商十分支持,畢竟現在好作品可遇不可求。但他同時坦承,“一旦稿酬標準提高,也會給出版商帶來不小的壓力”。
“稿酬提高,這部分錢最終還是由出版商支付給作者,這無形中會提升出版商的成本,迫使出版商做出相應調整。”陳黎明坦言,目前出版商支付給作者報酬有兩種形式,即一次性結清稿費和抽取版稅。如果稿酬標準提高,出版商勢必會更加謹慎地選擇作者和作品,且不會輕易選擇版稅這種合作模式。
此外,當記者問到,出版商是否可能將提高的這部分成本通過提高書價來抵消時,鄭重表示不無可能。“出版社承擔著很大的壓力,當下圖書銷售市場的利潤并不高,暢銷書又少之又少。”
陳黎明表示,如果對比國內外市場就可以發現,中國的書價相對低廉,一方面所有人都希望有好作品不斷涌現;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書價太高,這就是一個矛盾。“國外書價高,作者能夠拿到的稿酬也相應會高一些。所以稿酬標準提高后,書價上漲也極有可能。”
記者調查發現,以《史蒂夫·喬布斯傳》為例,內地簡體版售價68元;臺灣繁體版售價為180元;美國版售價高達233.82元;英國版售價更是達到287.26元,相差數倍,不可同日而語。
早在今年7月,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高至3500元時,鄭重就開始呼吁調高作家稿費稅起征點。在他看來,作家稿費稅起征點目前還停留在800元,這并不符合市場規律,應該及時提高。
“例如,國家可以設計一套體系,對在某個數量級以下的圖書免稅,這將鼓勵那些年輕作家或者暫時沒有被市場注意到的優秀作品。”鄭重表示。陳黎明則認為,國家可以考慮通過對出版商進行返稅的政策,支持出版商發掘更多的優秀作者、作品。多管齊下,促進原創文學市場的繁榮。商報記者 陳杰/文 田藝/漫畫(-最權威最專業的鞋類資訊中心)
- 上一篇:當前工資收入為何差距大?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