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類產業轉型升級全紀實
【-國內動態】20年前,莆田企業就以“一條鰻”、“一塊表”、“一雙 鞋 ”走天下、闖市場。如今,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以鞋業為重點,以點帶面,形成多產業共同發展的經濟格局。莆田檢驗檢疫局多年來緊緊融入地方經濟發展框架,圍繞地方政府發展規劃,堅持不懈抓行業服務、促產業發展,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積極出臺幫扶措施,努力投身鞋類產業鏈建設,一步一個臺階,全力促進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逐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華麗轉身。
十幾年前,國際市場對鞋類的質量要求不高,特別是低端,僅停留于外觀方面。由于市場好、銷路暢,客商對類出口根本不作檢驗,先付款后提貨的現象比比皆是,鞋類出口形勢一片紅火,企業對產品質量達到忽視甚至漠視的程度,趕貨期、趕進度、趕產量,操作不熟練、技術落后、設備簡陋、品檢隊伍缺乏,這些都體現在產品質量水平上。如何把產業扶上路并送上一程?如何把鞋類檔次提高起來?如何讓企業把質量問題放在產量要求之前?這在當年產業浮躁發展的初期,成為莆田局著重考慮的問題。作為質量技術把關執法部門,莆田檢驗檢疫局始終認為,要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產業發展,引導企業加強管理。
他們的做法首先是引進一批專業人才,加強對企業人員的培訓,強化企業管理人員質量意識,提高企業品檢人員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加強產品的檢驗把關,督促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對外觀達不到出口質量要求的產品,要做到“不離不棄”,不離開企業、不放棄產品整改,與企業共同分析產生不合格的原因,提出返工具體要求,堅決要求企業主動廢棄有嚴重暇疵的產品,并跟蹤檢驗整改后的產品質量情況,合格后快速出口,避免損失;第三,及時收集進口國和進口商的要求,向企業介紹鞋類產品的物理機械和安全衛生性能,逐步把企業對質量的要求觀念由外觀轉向內在性能,潛移默化引導企業生產高檔次產品、提高生產工藝水平。
由于生產環境好,各種資源匯集、豐富,鞋業在莆田得到蓬勃發展。從最初產業落地,以15家“三資鞋業”帶動發展,逐步走向三資鞋業、國營鞋業、私營企業三者并存方式共同發展道路,至今已擁有出口200多家,
面對加入WTO后國際激烈的競爭和進口國設置的各種貿易技術壁壘,莆田局認真研究地方政府“十一五”規劃,審時度勢,認為要推動鞋業做大做強,突破百億元大關,提高產品檔次,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不僅要抓產品質量、抓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更為重要的是要助力建設產業鏈、完善產業鏈,才能為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百億產業保駕護航。多年來,莆田局對產業鏈的每一環節建設都堅持不懈予以支持,做到了全身心投入。
一是全心全力建設國家鞋類檢測中心。從自身的職能做起,以技術來服務產品質量提高,走專業化檢測道路。二是投身助力制技術開發基地建設。為實現鞋業在技術開發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完善區域性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提高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地方制鞋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更好地配合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三是優勢互補合力建設中國研發中心。以國家鞋類檢測中心為著力點,莆田局緊密條塊聯系機制,與中國工業協會、莆田市政府深度合作,繼續發揮技術與人才資源優勢,積極參與中國鞋類研發設計中心籌建,整合和優化各類資源,形成合力,逐步解決制約中小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莆田局不僅自身不斷提升檢驗檢疫技術保障能力,還加強對外交流、學習取經,助推產業快速發展。2007年,莆田局以國家鞋類檢測中心莆田實驗室為平臺,與法國全國與鞋類質量檢測中心簽署合作協議,與德國鞋類檢測研究院加強檢測交流,逐步實現檢測結果國際市場的認可。
2010年9月2日,莆田市出口鞋類質量安全示范區正式成立。示范區的建立構建了出口鞋類產品質量安全產業鏈,強化企業是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增強企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出口鞋類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更為重要的是,示范區把鞋業打造成“政府牽頭負責、部門分工協作、行業自律提升、企業誠實守信、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學有效、具有比較優勢”的質量安全示范區域品牌。(-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