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項目落地 讓創業的種子發芽
【-創業之路】11月6日中午,廣州市氣溫高達31℃,20支廣東大學生創業團隊在繁華的正佳廣場吆喝叫賣。同樣的商品,禮品促銷、打折優惠、游戲吸引,商界的“初生牛犢”盡其能事,因為這場商戰路演也許將決定他們的命運。
這是由團廣東省委、廣東省學生聯合會主辦的第二屆廣東省大學生“U勢界”創業項目大賽總決賽現場。通過商業實戰,脫穎而出的8支團隊將獲得10萬~500萬元不等的創業基金,還將得到與基金方進行商務洽談、專家教授對接幫助的機會。這些是任何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隊都夢寐以求的資源。
中山大學創業學院的董少靈穿著一身筆挺正裝,在自主創業的“688團隊”攤位前賣力促銷。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大學搬往郊區,學生不會為購買生活日用品跑到市區,只能被迫接受獨家經營超市的高價,董少靈及其團隊創立了“688商城”。商城基于小區域購物模式,做到30分鐘送貨上門、貨到付款,并提出成為互聯網的“Seven-Eleven”的口號。
“我們現在還沒拿到投資。”董少靈語速飛快地向記者介紹創業初衷,但話鋒一轉,語氣中又充滿無奈,“國內缺少推廣大學生創業的平臺,另一種情況是,有平臺可能一年一次,做不到持續支持。看到新聞上說國內投資者把資金投向外國,真是沮喪。”
拿到資金投資對于董少靈來說還代表著對堅持夢想的鼓勵,因為大四的他剛拿到了北大免試資格,正在堅持創業夢想還是繼續深造的十字路口徘徊。家里人都希望他去北京讀書,“認為創業前途未明,一個好的文憑就足以有一份豐衣足食的工作”;而已在中大珠海校區和南校區成功建立“688商城”、珠海校區生意已有盈余的創業成果又讓他不敢言棄。更重要的,“核心人物離開了,怕更多人跟著離開,團隊就散了”。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董少靈第一次遇到阻力了。去年11月剛開始創業時上街派發宣傳小海報被人質疑,“中大的學生怎么會來干這個?”團隊最多時達到60人,但后來一度中斷,因為招人難,團隊不穩定。他激動地說,他只是他們學院眾多懷抱創業夢想的最為普通的一名學生,但堅守夢想太難了,“大學生創業夢想需要支持啊!”董少靈把希望投向“U勢界”創業項目大賽。
據了解,廣東省2011屆的39萬名畢業生中僅有不足1%的人選擇創業,大學生創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經驗少、風險高的瓶頸。“大賽就是借助成熟企業充足的運營資金、高效的商業模式和準確的市場定位,突破大學生創業瓶頸。”團廣東省委副書記曾穎如說。
曾穎如表示,團省委、省學聯聯合廣州聚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設立了5000萬元的廣東大學生(聚暉)創業基金,建設了“U勢界”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共同舉辦“U勢界”創業項目大賽。去年第一屆比賽頒發了10名創業獎,最高獎至300萬元。今年的比賽已經頒發了30名扶持獎,每名3萬元;50名創意獎,每名1萬元。
南方醫科大學的王標輝帶領“Four-ever創業團隊”闖進了決賽,同樣為了更好的創業資源竭盡所能,在攤位當了幾個小時的“說客”后,聲音已經沙啞。他現在大三,讀中藥學和管理學雙學位,創業之路跟專業緊密結合在一起。一次利用甘蔗做口服液的課題,萌發了用甘蔗渣造紙的創意。
王標輝介紹,這種含有中藥成分的紙具有密封、無毒、殺菌、抗病毒、驅蟲功效,可用作食品、藥品、書籍的包裝和存放容器。另外,原材料是廢棄的甘蔗渣,比其他紙及保鮮膜的生產費用低得多。“但現在紙剛可以做到密封,其他效果還沒成型,因為如何有效分離成分還在研究過程中。”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記者從主辦方發放的決賽團隊介紹中發現,立足于大學校園、專業基礎的創業團隊占了大多數。像“某某同學”團隊打造的“某某同學痛經貼”,就采用網上訂貨+校內代理送貨的網絡銷售渠道模式,定位“經期護理品校園第一品牌”。前面提到的“688商城”同樣選擇大學校園作為創業切口。
“大多數項目植根于大學生生活需求,雖然不太成熟,但是他們對基層了解。我們應該讓每一顆小種子都發芽。”曾穎如介紹,正是因為比賽參賽期注重普遍性,今年共有921個項目、3684名學生報名參賽,人數比去年增加一倍。入選的項目具有新興、現代化、有孵化基礎、有潛力等特點。
大賽除了提供獎金、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外,還為參賽團隊提供創業信息、就業創業培訓。對于大學生創業之初最為頭痛的注冊、財務、稅務、管理、運營等問題,還通過平臺聯系成熟的企業進行公司化運作扶持。“相對于其他大學生創業比賽,我們更注重項目的落地。”曾穎如補充說道,在大賽以后,項目還能繼續獲得專家教授對接。
- 上一篇:創業應遵守的12大黃金法則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