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服等出口企業發展模式面臨轉折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瑞銀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頗具洞察力的分析師安德森認為,他發現了中國發展模式中一個相當有說服力的轉折點。幾十年來,北京方面一直靠超低工資來贏得較大的全球出口份額,并幫助中國這個貧窮國家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安德森在一份新出爐的報告里說,過去兩年里,中國輸往美國和歐盟的低端輕工業制造品占當地市場的份額已經在50%左右的水平見頂。在美國的低端輕工業制造品市場上,越南、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正從中國手中搶奪市場份額。在歐盟,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等國也加入了這些亞洲國家的行列。
“低端”制造產品很難明確計算。安德森用被稱為“雜項制造業產品”的貿易數據作為替代,這類產品中包括玩具、服裝、、家具和體育用品等。
安德森說,在美國進口的低端輕工業制造品中,越南、孟加拉國和印尼正在擴大其服裝和鞋類的份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失去市場份額是個可預見的結果,因為中國政府實施了大幅提高最低工資的政策,雇主也意識到其必須提高工資才能維持組裝線的全力運轉。中國官員也知道,應把出口重點轉移至更具創新、利潤更高的產品和服務。這意味著最廉價的體力工作崗位逐漸從中國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