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業人才需求凸現新亮點
調查數據顯示,所有行業的招聘意向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漲,多數企業計劃在三季度加大招聘力度,其中,金融、機械制造、建筑業、IT業的招聘最為引人注目。
金融業:
招聘需求緩慢上漲
英才網聯旗下金融英才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金融業招聘職位數較去年同期上漲21.7%,增速緩慢;二三線城市招聘需求漲幅明顯高于一線城市,且漲幅較大。由于外資銀行不斷向二、三線城市擴張,推高了對諸如產品專員和客戶關系經理等多方面職位的需求,該領域人才競爭趨于白熱化。
招聘職位方面,“2011年金融行業最熱招職位”的前五強分別是———銀行駐點客戶經理、居間人/經紀人、信貸經理、投融資/理財經理、保險代理人。
不難看出,擁有優秀的分析技能和技術的金融人才依舊受到企業關注。此外,隨著黃金期貨、股指期貨的推出,期貨業與其它金融機構的相交點越來越多,期貨業人才受到企業和求職者的特別關注。
建筑業:
六大崗位需求堅挺
伴隨全國各地紅紅火火的保障房建設和城市園林規劃建設的同步進行,房地產市場雖受一系列政策調控,但建筑行業的用人需求受到的影響較小,招聘行情依舊看漲。
建筑英才網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長49.5%,企業用人需求非常旺盛。職位方面,電氣工程師、給排水工程師、土建工程師、結構工程師、建筑師/建筑設計師、園林/景觀設計等成為今年的熱招職位。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行業的人才特點是“門檻高、起步低、成長慢、流動大,越老越值錢”。該行業人才培養周期長,5年后才有可能成為具一定競爭力的人才。由于流動性大,企業以往一般不意招聘應屆畢業生。
從建筑英才網統計數據看,建筑行業對關鍵業務、技術性崗位的人才需求依舊旺盛,對此類人才的競爭將更趨激烈。特別是今年以來,受人才短缺制約項目推進的影響,很多企業大力引進后備人才,提前進行儲備和培養,從而導致包括應屆生在內的大學生人才也出現短缺。
服裝業:
人才需求依然火爆
隨著中國服裝業迅猛發展,服裝行業產業結構日趨成熟,讓供求火爆的服裝才市愈發強勁。
服裝英才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北京服裝行業人才需求較去年同期增長17.9%,呈平穩增長趨勢;上海服裝行業人才需求同比增長20.3%,增長幅度平穩,略高于北京;深圳服裝行業人才招聘需求同比增長77.1%,人才需求增長迅猛,且已遠高于北京和上海的增長幅度。其中,首席設計師、圖案設計師、男裝設計師、童裝設計師等設計類人才最為緊缺。
人才需求方面,二三線城市的服裝行業發展相對于一線城市而言,更傾向于以銷售為競爭主線的產業模式。對于不斷發展的中國服裝行業而言,二三線城市自然以銷售為人才需求主流。
人才需求大,意味著有更多就業機會。
就業指導專家提醒應屆生,無論是設計崗位還是銷售崗位,求職時不要因盲目追求公司規模和品牌影響,而忽略所應聘公司品牌風格、設計理念與自己是否相符。投遞簡歷前,一定要認真閱讀崗位要求,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企業的招聘需求,否則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機械行業:
二三線城市需求發力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機械行業招聘職位數較去年同期上漲59.2%。一線城市的招聘需求有升有降,除上海地區招聘職位數上漲,北京和廣東兩地都有所下降,但降幅較小;二三線城市招聘行情則明顯好于一線城市,招聘職位數普遍上漲,比一線城市的表現更“給力”。
招聘職位方面,銷售工程師這一招聘榜上的“常青樹”在“2011年上半年機械行業最熱招職位”又一次摘得第一名。此外,機械工程師、行政/人力資源、電工/磨工/銑工、生產管理與銷售工程師一起,成為“2011年上半年機械行業最熱招職位”前五強。
就業指導專家指出,機械行業技術性工種“招工難”。
首先是因為這方面人才原就較缺乏,其次是中高級技術人才的心理期望價位較高,而很多企業開價較低。由于機械企業所處地理位置大多偏遠、交通不便,也削弱了其薪資的“競爭力”,一些位于遠郊的企業在招工中經常處于被動局面。
由于二三線城市已進入產業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期,以及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為拉動當地就業市場發展壯大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環境。
因此,求職者可考慮到二三線城市謀職,就業成功幾率要高很多。 (來源:人才市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