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人力資源市場運行狀況分析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 趨勢分析小組
2011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總體運行良好,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需求持續增長,企業生產性用工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用工缺口趨于縮小,人力資源市場運行總體穩中向好。
一、用人需求呈增長態勢,但增速趨緩。
人力資源市場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的需求人數、求職人數比上季度均有所減少,分別下降了4.9%和1.6%。調查顯示,二季度被調查企業聘用大學生比例有所下降。 “智通人才”調查表明,二季度48%的用人單位錄用了應屆畢業生,比一季度下降了21個百分點; “前程無憂”調查顯示,2011年二季度聘用了應屆大學生的企業比重為68.3%,比一季度下降了3個百分點。分析認為,二季度市場用人需求比一季度有所減少主要是受季節性因素的影響,總體市場需求仍呈增長態勢。市場監測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二季度需求人數增長了1.6%,求職人數下降了5.2%。和歷年數據相比,2010年一季度以來,市場中用人需求增長的速度有所放緩 。
二、企業缺工比例下降,缺工規?s小,部分企業 “招工難”有所緩解。
企業家調查系統顯示, 72.4%的企業表示二季度有缺工情況,比一季度下降了4.7個百分點。其中, 63.1%的企業缺工程度在10%以內。廣典集團調查顯示,被調查企業中,50.7%的企業在2011年第二季度出現缺工現象,與上季度相比,缺工企業比例下降了1.5個百分點。其中,80%的企業缺工在50人以內,比一季度增長了11.1個百分點;45.4%的企業缺工比例在10%以內,比一季度增長11.4個百分點。分析表明,與一季度相比,企業缺工比例進一步下降,缺工規模趨于縮小,部分企業 “招工難”有所緩解。
三、中西部城市就業需求增長趨勢明顯,市場供求區域性差異趨于縮小。
市場監測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 2011年二季度東部市場用人需求下降了0.3%,中、西部市場用人需求分別增長了6.2%和0.4%;東、中、西部市場求職人數分別下降了8.4%、0.5%和3.9%。歷年數據顯示,從供求總量看,人力資源市場用人需求和求職集中在東部地區,但中西部市場供求增長趨勢較為明顯;從供求對比看,東部地區市場求人倍率高于中、西部地區,但2011年一季度以來,中西部地區市場求人倍率與東部的差距不斷縮小。企業家調查系統顯示,2011年二季度,中部地區73.4%的企業出現招工不足情況,高于東部地區 (72.9%)和西部地區 (69.2%)。與一季度相比,中、西部地區招工不足企業的比例分別上升了0.5和7.4個百分點,東部地區下降了7.5個百分點。近年來,由于沿海地區產業升級,以及勞動力等成本不斷上升,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逐漸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在人力資源市場中,這一趨勢表現為中西部市場供求增長速度加快,而東部地區,市場供求增長速度趨緩,外來務工人員特別是外埠人員趨于減少。預計這一趨勢將繼續延續并更加明顯。
四、制造業用人需求增速放緩,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行業用人需求增長后勁不足。
市場監測數據顯示,市場中企業的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筑業。受季節性因素和投資等影響,2011年二季度制造業的用人需求比上季度下降了15.1%,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8%,與一季度相比增速下降。而受到內需拉動不足的制約,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的用人需求比上季度分別下降了2.2%和1.9%,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7.3%和1.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略有增長。歷年數據顯示,制造業的用人需求處于上升趨勢,其需求比重從2001年的17.6%上升至2010年的32.1%,2009年以來基本穩定在32%左右;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的用人需求穩中有降,其需求比重從2001年的31%下降至2010年的29.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社會服務業用人需求也呈下降趨勢,需求比重從 2001年的17.5%下降至2010年的15.1%。這表明,目前我國人力資源市場中的用人需求仍以生產性用工為主,這與我國的經濟結構密切關聯。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仍以投資和外需拉動為主,消費內需拉動不足,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行業吸納就業的能力 (見圖3)。
五、生產性用人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專業技術人員需求增長幅度較大,結構性矛盾突出。
市場監測數據顯示,與上季度相比,對技術等級無要求的用人需求下降了10.1%,而對高級工程師、工程師、技術員、高級技能人員的需求分別增長了8.8%、6.2%、4.5%、7.5%。從供求狀況對比看,高級工程師、技師、高級技能人員和工程師的求人倍率分別為2.37、1.77、1.71、1.68,市場需求缺口較大。調查數據顯示,二季度企業招聘需求仍以生產和技術崗位為主,與一季度相比,生產崗位的用人需求減少,技術崗位需求有所增長。 “智通人才”調查顯示,二季度 67%的招聘崗位集中在生產崗位和技術崗位,與一季度相比,技術崗位增長了1個百分點,生產崗位下降了10個百分點。 “前程無憂”調查顯示,二季度近70%的招聘崗位集中在生產崗位和技術崗位,與一季度相比,技術崗位的用人需求增長了6個百分點,生產崗位的用人需求下降了6個百分點。由于供求技能不對稱導致的市場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
六、下半年形勢判斷及需關注的問題。
2011年下半年,受經濟增長減速、產業結構調整、管理通脹預期等宏觀經濟因素的綜合影響,就業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其中的三個問題必須給予高度關注。
1.高度關注經濟增長和發展方式轉變對于就業的潛在影響。
按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預計下半年我國經濟將在控通脹中保持平穩增長,但對就業的潛在影響需要加以注意。從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及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看,盡管三個指數目前仍處于臨界點——50%以上擴張區間,但今年4月份以來這三個指數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行趨勢,表明我國企業經營和經濟總體仍處于增長態勢,但增速放緩的趨勢明顯,這也給下半年的就業形勢增加了不確定影響因素。
2.高度關注重點群體的就業問題。
市場監測數據顯示,在勞動力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的背景下,勞動力供求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且將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就業轉失業人員、新成長失業青年、進城務工人員是人力資源市場中的三大求職主體。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加快,需進一步關注就業轉失業人員的數量和結構變動趨勢;二季度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高峰期,預計下半年單位招聘學生數量會減少,進入人力資源市場求職的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新成長失業青年的就業狀況值得關注;上半年農民工就業趨于平穩,下半年由于受經濟波動及季節性因素影響,農民工流動就業去向仍需持續觀察。
3.高度關注伴隨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和企業人工成本上升,崗位流失和 “招工難”并存的情況。
上半年,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直處于高位,經濟已進入通脹高風險期,控通脹的財政金融政策使企業 (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生產成本、融資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漲等多重壓力。調查顯示,2011年以來,企業人工成本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的調查結果顯示,與一季度相比,2011年二季度85.3%的企業用工成本上升,87.5%的企業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在1500元以上,比一季度提高了10個百分點; 91.2%的企業技術工人的月工資在2000元以上,比一季度提高了7.8個百分點。 “智通人才”調查顯示,2011年第二季度用人單位提供給大學生的平均薪資漲幅在30%左右。成本上漲進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業困難并對就業產生重大影響,增購機器、減少人工的趨勢日益明顯。同時,部分企業由于工資缺乏競爭力等原因而造成的 “招工難”也逐漸常態化,數據顯示,2011年二季度企業招工難度依然較大,薪酬水平較低企業招工難問題更為突出。企業家調查系統數據顯示,80%的企業經營者預計三季度企業招工仍 “有一定困難”或 “有較大困難”,與二季度基本持平,其中,中小企業、出口型企業招工難更為明顯一些。總體來看,2011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偏緊和人工成本上升的趨勢仍將持續,穩定和擴大就業的任務將繼續突出。 (來源:中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