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服制造進出口關稅再成市場焦點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據媒體報道,一雙中國制造的耐克鞋,在美國只賣59.9美元,但是回到國內后,身價卻猛增到1000元人民幣;一件中國制造的“意大利皮衣”,在美國只賣70美元,同樣的皮衣在國內竟能賣到1500元人民幣。可見,中國制造的鞋服商品,海外價格卻只有國內的1/3。如此巨大的價差讓許多國人徒嘆“誰叫我們生活在hard模式下”。
誠然,之所以會形成如此巨大的價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關稅都比我國要低得多。過高的進口關稅,以及同樣比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高得多的商品稅(增值稅、消費稅等),導致同樣一件中國代工的商品,境內消費者要花比境外消費者高一倍甚至數倍的價格才能買到。這也導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境內消費者選擇出境購物。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商務部多次表示,進一步降低包括鞋服在內部分中高檔商品的進口關稅是大勢所趨,各部門已對此基本達成共識。
商務部門調查也顯示,鞋、服裝、箱包等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國內外的差價明顯:國內市場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姚堅分析時提到,部分鞋服品牌商品的綜合進口稅率比較高的確是原因之一。
顯然,我國以前比較強調出口,限制進口,主要是因為我國生產能力強而消費能力弱。但現在全球消費需求在金融危機后下降了,中國出口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所以需要用增加進口來補充,而高額關稅可能影響內需。另一方面,我國國民收入這些年提高很快,因此對鞋服類等商品或者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這部分內需本身有很大的挖掘潛力。對此,胡怡建解釋說,“商務部還有一個考慮就是想通過減稅來促使進口增長,維持貿易平衡,減少過多的貿易順差給中國政府帶來的國際壓力。”
姚堅也曾表示:“有人說中國的個人單次海外采購量大概是1000美元,有這么多中國的海外游客采購商品回來,由于這些商品都沒有計入海關統計里面,這實際上導致了對中國的進口低估了數百億美元的規模,也就會影響到對于貿易平衡的判斷。”
目前有人認為高關稅可以劫富濟貧,應維持高稅率,但也有人反駁說:“如果富人繳了稅,用在窮人身上也就算了,但問題是富人繳了大量的稅,窮人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好處,這些稅收大多用到了鐵公雞和‘三公’消費上。與其這樣,還不如降低關稅,把錢留在老百姓自己口袋里。”還有許多網友表示,現在許多被列入奢侈品名單的進口商品其實根本不能算奢侈品,“比如NIKE、Adidas的運動鞋,二十年前或許的確只有少數有錢人才買得起,但現在都是普通百姓經常購買的商品,這些怎么能算奢侈品呢?把這些商品的關稅提得那么高,價格比美國高好幾倍,太不合理了吧”。另一位網友指出:“我現在聽到稅就頭痛,不是說要藏富于民嗎?國家要那么多錢干嘛?現在國內通脹這么厲害,不管什么稅,都趕緊降了吧,剛剛個稅不是降了嗎,關稅也趕緊啊!能降一點是一點。”
中國鞋服等代工制造的商品,海外比國內還要便宜,這種情況很值得專家及業界人士的探討。同時,我們也亟待政府能夠給予鞋服市場一個明確的答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