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白領"過勞"狀態 要學會個人健康管理
據《勞動報》報道,日前,“文強案”負責人、曾將10多個廳級以上職務犯罪人員拉下馬的重慶市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偵查局偵查處副處長龔勇突發心肌梗塞離開人世,年僅39歲。醫生診斷,奪走龔勇性命的是心肌梗塞,勞累過度是誘因。
25歲的華為員工胡新宇加班過度猝死、36歲的清華大學講師焦連偉倒在講臺前、37歲的上海中發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南民因突發腦血栓去世……《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狀況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主流城市的白領亞健康比例達76%,處于過勞狀態的接近6成。
“過勞”白領自嘆未老先衰
“世界上有三種眾所周知的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壽命不足60歲,他們是醫生、教師和建筑師。”這是38歲建筑設計師張明(化名)在MSN上的簽名。
午夜兩點,剛剛洗漱上床的張明又一次失眠了。“這周已經連著三天睡不著覺了。手頭上積壓了10個項目,老板天天催著交圖紙,真的快被逼瘋了。”畫圖、加班畫圖、熬夜畫圖、加班熬夜畫圖,幾年來,張明感到自己已經未老先衰,長時間坐在電腦前,辦公室里幾乎人人都有腰椎間盤突出、胃病、干眼癥等等疾病。
“過勞死”話題也掀起了網絡熱議,網友“桔子香水”說:我先生也是一位著名IT公司員工。他基本上每天都會加班,每天說得最多的一句是“真想好好睡一覺”。進公司之前,他有一頭濃密的黑發,現在禿了,只能自嘲一句———聰明絕頂。
網友“123”坦言,“我以前的單位是一家4A廣告公司,也是成天加班,沒日沒夜,周末也要工作。做了兩年時間,身體明顯變差,有什么流行病我都躲不過,平均兩個月就要去一次醫院,當我意識到年輕不代表可以無限制的透支,我就離開了。”
過勞人群要學會健康管理
上海市胸科醫院副院長范小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近幾年,青壯年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猝死的比例正呈現上升趨勢。就在去年,我院還曾經接治過一名年輕女白領,才20多歲就因疲勞工作誘發心梗。”
究其原因,范小紅認為,過勞人群的不斷增加與職工生活方式的變化關系密切,“撇開工作緊張、壓力大等客觀因素不談,絕大多數過勞人群都缺乏個人健康管理。如今上下班,還有多少人是騎自行車或者走路的?更不用說8小時以外的體育活動了。體力上的退化為一些疾病的產生埋下了‘伏筆’。”
“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范小紅說,白領人群特別是亞健康人群一定要增強防病意識,學會健康飲食、心理調節,“及時捕捉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通過體檢等手段預防疾病的發生。”
工會開出減壓“處方”
令人高興的是,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本市不少企事業單位的工會組織正在著手開展各具特色的“減負”活動,職工療休養、文體活動、心理按摩……形式多樣的渠道為業務骨干、職工群眾開出一張張預防“過勞”良方。
復旦大學工會把關心“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院士等骨干的健康和心理減壓力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專門設計了突出休閑的周末度假活動。活動中,安排文藝骨干與大家同行,途中為大家演唱;同時,請一位醫生隨隊,為參加周末度假的骨干進行醫療咨詢服務。
針對中青年教師平常集中精力教學、科研或參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等活動,身心壓力大又難得到休息的情況,上海交通大學工會運用“相聚周末計劃”引來“大忙人”,吸引中青年骨干教職工參加休息休養活動。每年春秋兩季的周末,校工會組織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短途療休養,使他們身心得到良好調節。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工會指導各部門工會因地制宜開展有針對性的“減壓”活動。有的科室開展游泳、羽毛球賽等小型文體活動;有的采用家庭間互相走訪的形式進行交流,組織職工利用周末時間,輪流到同事家聚會,大家在一起包餛飩、下餃子、吃火鍋、聊家常,平時工作中形成的壓力由此而減少。
上海巴士二汽公交公司工會主席章利告訴記者,公交行業是身心壓力較大的職業之一,多年來,公司工會主動做好為職工減壓釋負的工作,比如療休養活動,堅持在經費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組織職工參加。“我們還要求所屬基層工會組織針對本單位實際的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特別是以班組為單位組織職工聯誼活動,在互相交流中放松身心。”
相關鏈接
“過勞死”:國際醫學界對它的普遍定義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并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多年前,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將此病癥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 (來源:上海熱線)
- 上一篇:職場需要多一點“母性”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