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國企薪酬高于社會平均水平逾10%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課題組新近發布的《國有企業的性質、表現與改革》(下稱《國企報告》)提出,國有企業人員薪酬高于社會平均水平逾10%,而上市央企的高管團隊的平均年薪,更是比民企高出60%之多。相關論述摘錄如下:
2004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薪酬首次超出了其他單位的收入水平,此后,二者之間的差距逐年擴大。2008年,國有企業人員酬薪比其他單位高13.3%,比社會平均水平高12%;工資分別高17.1%和13.7%。
薪酬水平和行業關聯度不斷強化。壟斷性國有企業職工的平均收入遠高于一般性國有企業職工的平均收入。我國行業間工資差距中,約三分之一是壟斷造成的。
2006年7月,國資委統計評價局編制的一份統計年報顯示,石油石化、通信、煤炭、交通運輸、電力等12家企業員工工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 3-4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電力、電信、金融、保險、水電氣供應、煙草等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可能在5-10倍之間。而這些行業中,國有企業占有絕大部分比重。
2009年,上市央企的高管團隊平均年薪31.3萬元,比民企高出61%,較地方國企的高管高出37.3%。上市央企的CEO平均年薪達到了 61.6萬元,較民企CEO的平均年薪47.9萬元高出28.8%,較地方國企CEO的平均年薪50萬元也高出23.3%。中國石油 (11.60,-0.05,-0.43%)高管的平均年薪達61.85萬元,獨立非執行董事的平均年薪更高達68萬元,遠遠超出5萬-10萬元的平均水平。
2009年度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各類高管平均薪酬增幅大致保持在7%左右,低于民營、外資上市公司11.9%、48%的增幅,說明近年來國企高管薪酬受到社會輿論及政策的限制,增長速度放緩。
年報顯示,相當部分的董事和監事的薪酬在上市公司為“零”,但同時身兼其他職位,在股東單位及其他相關聯單位領取報酬和津貼,這部分高管的具體薪酬無法確定。此外,國企還享受著市場化企業所沒有的制度優勢,比如行政官員的級別待遇、職務消費等等。這些體制紅利也都屬于國企高管薪酬回報范圍,但是難以估算。 (來源: 財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