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當上小老板月賺三萬
中國鞋網12月06日訊,1998年,19歲的小伙子符光友平生第一次走出老家宣漢縣的大山溝,到廣東東莞一家制鞋廠打工。但是,上班兩個月,由于工作上的一次嚴重失誤,給工廠造成了損失,還在試用期的他被開除,并扣掉了當月工資。
在最落魄的那段時間里,符光友一直找不到工作,長達半個月身上的生活費不足50元,只夠每天買幾個饅頭,餓了才混一點就著開水咽下去。
一天中午經過學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館時,炒菜香味吸引了餓著肚子的符光友。當時,這兒的商業街還未成氣候,但因為幾家大型制鞋廠聚集上萬名打工仔,整條街只有10來家小餐館,中午時每個餐館門前都是排著長龍等飯吃的人。
“既然這么多人等著吃飯,能不能弄點更方便的盒飯來賣?”餓極思變,符光友冒出個大膽的想法。第二天,他用身上僅有的一點錢,跑到中學門口跟幾個中學生換了30多元的飯票,然后用這些飯票到學校的食堂里打了12份盒飯,用大紙箱抬到街上賣。
每盒盒飯學校里買成3元,在街上就能賣到5元。幾分鐘后,符光友的盒飯被打工仔一搶而光。他又如法炮制,再跑到學校食堂去打盒飯來賣。短短一個中午,符光友賺了80元錢,臉都笑爛了!
一個月后,符光友“倒賣”盒飯竟然賺到了2000多元錢,比在工廠打工強多了。他干脆找人做了輛手推餐車,在出租房里自己開伙,悄悄做盒飯來賣,每盒盒飯的成本控制在2元以內,利潤更高了。
雖然做盒飯很辛苦,每天凌晨4點鐘就要起床準備,但符光友依然干得很起勁。他甚至打算招幾個小工,把盒飯事業做大。不到20歲的符光友似乎看到了自己當老板的潛質。
最終,看準了盒飯商機的符光友說服了其他人,并從銀行取出了全部家當2萬多元錢投入小餐館中。從此,他成為了餐館的新老板。
盒飯生意考驗老板眼光
開始做盒飯生意并非一帆風順。為了盡快打開市場,符光友印制了一批精美的名片,正面是餐館名字和訂餐電話,背面是各式各樣搭配好的快餐品種。符光友還親自上門推銷,忍受著別人的白眼,將電腦一條街的每一間辦公室、每一個攤點都鋪滿了他的訂餐名片。
為了吸引顧客,符光友將盒飯分成5元、7元、10元三種,想法是分別針對不同的顧客。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每次浪費很多時間來炒各種花樣的菜,卻并沒有受顧客的歡迎,特別是10元錢一盒的盒飯,幾乎無人問津。
最初那一段時間,餐館每天的盒飯只能賣出去幾十盒,連成本都難保。
迫于成本壓力,符光友決定將該餐館過去做的炒飯、面條、“冷啖杯”一類全部砍掉,同時不再做找上門來吃飯的顧客,只做送貨上門的盒飯。這樣一來,原來花高價租來的餐館失去了意義,符光友干脆將餐館轉手,到附近的偏僻地段重新租了一間門面,每月租金850元,相當于過去租金的1/10,經營壓力驟然減輕。
接下來,經過反復研究的符光友發現,上班的人們最需要解決的是午餐,而早餐、晚餐需要程度很低。符光友再度砍掉了小店的早餐、晚餐,專心致志做午餐的盒飯配送。同時,雖然7元、10元的盒飯利潤較高,但因市場需求太小而得不償失。符光友最終忍痛將7元、10元的盒飯也全都拋棄,只保留最主要的5元一個的盒飯,并集中全力做好。
眼光看得很準賺了大錢
符光友的盒飯由“一葷兩素一湯”組成,后來嫌湯不好配送,干脆又換成了蔬菜,怎么方便怎么來。以葷菜為例,每天保證有青椒肉絲、咸菜回鍋肉等5種以上可供顧客任選,幾乎一周的工作時間內不會重復。“少了太單調,顧客吃兩頓就厭煩了;多了又浪費,我們的成本核算又要上升。”
定位準確的盒飯在電腦一條街上越來越受歡迎,訂餐人數從幾十人漸漸上升到一兩百人,幾個月后上升到三四百人。如今,平均每天中午有不低于800人要吃符光友的盒飯,他為此還專門購買了一輛面包車來送盒飯。
同時,考慮到送盒飯的時間都集中在中午11點30分—12點30分這一個小時內,這段時間會把人忙死,過了這段時間又把人閑死。符光友干脆除了幾名廚師之外,不再保留專門的配送人員,他搞了一支10多人的臨時配送隊伍,每個人只工作中午這一段時間,其他時間還能做自己的事。結果這批人不用拿基本工資,只拿計件工資,但所有的人反而干得更好。
- 上一篇:高中學歷創業年產值過億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