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潮有助于改善中美貿易關系
從短期效應看,勞動力價格上漲,將使國民分配格局較之前更加傾向于勞動 從短期效應看,勞動力價格上漲,將使國民分配格局較之前更加傾向于勞動,能夠直接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從而促進我國國內消費需求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激增,并由此成為全球經濟平穩復蘇的“催化劑”。我國勞動力工資的上漲,將釋放國內壓抑已久的消費需求,并在短期內對“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的全面復蘇產生積極的作用。
從中期效應看,勞動力成本上升,將可能使我國經濟出現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并通過對外出口商品的“路徑”,推高全球通脹水平。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出口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10%左右,所以,相對于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韓國而言,我國“向外傳導”通脹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將對我國構成中期通脹壓力,并將通過國際貿易途徑使內部壓力“外部化”,從而推高全球范圍內的通貨膨脹水平。
從長期來看,提高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勞動力價格,將有助于改善全球的資源分配與貿易關系,化解全球經濟結構性矛盾,使世界經濟重新回到“平衡”的正常軌道之上。中美貿易失衡的經濟表現,可以總結為兩個“雙高”:美國的“高消費率”和“高逆差”,中國的“高儲蓄率”和“高逆差”。從理論上來說,對于我國而言,這種模式要求中國增加資本收益,壓制勞動報酬,以此壓抑“現實消費”。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勞動力成本上升,意味著我國的現實消費將會快速增加,這有助于調整中美經濟之間的失衡模式。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美貿易失衡的實質,是國際分工的結果,即中國具有“勞動力比較優勢”,生產廉價的消費品出口美國,并通過擠壓勞動報酬保持“高投資”,維持長期“高順差”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而美國具有“金融比較優勢”,生產高端的“金融產品”,并以此對外大量“借款”,維持其國內的“高消費”經濟模式。
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將上調整兩國的比較優勢,降低我國對美的加工貿易出口,提高我國國內的“消費率”。這勢必打破兩國基于比較優勢的分工機制,有利于中美貿易趨于平衡,并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助力全球經濟的重新平衡。(作者:曾錚 來源:東方早報)
- 上一篇:揭開職場上的薪酬秘密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