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習慣養成”的力量
趨利避害往往決定了人們單一行動或單一事件中所作出的理性反應。管理者應用趨利避害的行為規律,就象導航員揮舞旗語或者斗牛士手抖紅布,是通過直接的剌激而發生作用的。當一次刺激反應后,再一次的反應仍需又一次的刺激作出。因而,作為管理工具,它無法在“無值守”的狀態下發揮作用。
管理者需要更多的可以利用的人性規律。很快,我們發現了習慣養成的力量。簡單地說,如果被管理者已經形成符合管理者預期的行為習慣,管理將事半功倍。
什么是習慣?無需判斷而自然作出的刺激反應。當一個人有了一定的人生經歷后,他逐步將相似刺激下的“應對方式”加以“程式化”,并“內化”為自己的本能反應。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概括而論,有三大好處:最經濟、最高效、最穩定。
習慣是人最經濟的行為方式
出門時天下雨了,你會為是否帶一把雨傘而思慮再三嗎?一位老友到訪,你會因用紅酒還是白酒招待對方而遲疑不決嗎?夏天的夜晚,你發現房間里又有了蚊子,會讓全家人一起討論來決定該采取什么措施嗎?當我們長時間多次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已經從過去出現過的應對方式中逐步選擇出相對最優的一種,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不假思索地作出應對。因而,習慣明顯降低了決策成本。
進一步分析發現,經由習慣而作出的決策,在實施時的成本也明顯降低。原因在于,循習慣而生的決策,能輕車熟路地找到“動作路徑”,能隨性所至地發現“關聯資源”,因而習慣之下,一般并不覺得特別的困難。
習慣是人最高效的行為方式
你很難讓一位左利手的人改用右手,另一方面,近90%的人習慣了右利手,絕少數天才是雙利手。自小如此的習慣,決定了哪只手讓他的主人在需要靈活和技巧時更有效率。當然,習慣對效率的提升不只體現在手上,作為完整的人的動作更明顯。你看在操作車間里的技術能手,或者格斗中的擊劍手,或者正在揮毫潑墨的書法家,他們那令人眼花瞭亂的動作,無需思考和分析,只是一種反復演練之下的習慣反應而已。
習慣是人最穩定的行為方式
很多事情上,穩定有其特別的價值。你不會習慣開別人的車,當你不得不駕駛一輛你不熟悉的車,你必須付出更多的注意力,以讓自己覺得安全。同樣的道理,你在做已經做了十年的工作時顯得得心應手,但面對一份剛剛接手的事務,可以出錯頻頻。
有人會急于指正:習慣的行為雖然可能是最經濟的,最高效的和最穩定的,卻未必是最科學的或者最合理的。這種判斷十分正確!傲晳T”就是你最可能做的行為,但未必是最佳的行為。但是,無論是否最佳,它卻是最強大的。是研究人的行為不可能忽略掉的,是研究對人的管理不可能不加以注意的。事實上,管理者面對被管理者的時候,他面對的就是不同人身上的不同的行為習慣。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也許是:讓管理要求與執行者的行為習慣協調起來。(來源:新浪博客)
- 上一篇:向美國陸軍學知識管理
- 下一篇:領導一個國際團隊:3個聰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