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資誰做主?
某機構曾經在2008年4月份為某大型企業集團做了一項關于員工滿意度的問卷調研,其中有一題是這樣的:您認為企業薪酬增長最應該參考的是什么?參考答案有:A、物價水平;B、銷售收入;C、營業利潤;D、勞動生產率;E、社會平均漲薪幅度。
結果選項最多的是A,后來經過深入分析發現,該企業已經有2年~3年沒有普調過薪酬,雖然該企業的薪酬水平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2008年4月CPI漲幅為8.5%),員工的滿意度明顯降低,對物價水平的抱怨發泄在漲薪要求上,因此可以看出,物價水平高漲時,企業漲薪成為一種被動的選擇。
中國的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到底和薪酬增長有無必然聯系?正略鈞策發現,薪酬增幅和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人才供給情況等因素有非常強的相關性,換句話說,GDP增長率、物價指數和人才供給情況影響著薪酬的增幅。
從工資漲幅看GDP貢獻率宏觀經濟數據分析研究發現,GDP增長率和本年的薪酬增長率沒有太多相關的聯系,兩者相關系數只有0.22,相互之間沒有必然的影響;但GDP增長率和次年的薪酬增長率有極強的正相關性,兩者相關系數達到0.95,GDP增長率比次年的薪酬增長率平均高1.6%,這充分證明GDP增長對薪酬增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受惠于國家政策及剛性需求支持,房地產、汽車、消費品以及醫藥等行業,有超過一半的參調企業預期能夠完成今年的業績指標,可以看到它們也是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相對較大的行業。正略鈞策調研顯示,消費品和汽車行業的薪酬增長率超過10%,在各大行業中薪酬漲幅最高,說明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這兩個行業的發展狀況最好。
CPI高漲企業被動漲工資某機構研究發現:2001年以來,CPI增長和工資增長有一定正相關性,相關系數達到0.77,其中物價水平超過4%的2007、2008兩年,也是薪酬增幅最大的兩年。在物價水平高漲的時期,CPI對工資增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伴隨著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貨幣政策的持續貫徹,資產類商品價格高漲,如股票、住房等,薪酬增長幅度受物價上漲的影響被動上漲,特別是一些基層崗位和低端崗位因為收入水平較低,為應對物價上漲,他們對薪酬上漲的要求更高。
調研顯示,民營企業的薪酬增長率最高,為8.32%;中外合資企業薪酬漲幅最低,為7.18%.不同性質企業的薪酬漲幅最多相差不到1.2%,說明薪酬漲幅和企業性質的相關性很低。但隨著營業規模的降低,薪酬的增長幅度也在降低,3億元以下的企業薪酬增長率不到8%,而年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平均薪酬增長率接近10%.工資增長北高南低據某機構對人才供給數量分析發現:在珠三角等地,技工、熟練工人都面臨短缺局面,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更多的是低端勞動力供給減少,因供不應求而出現薪酬上漲。另一方面,經濟危機期間,人力資源部更多地采取“好鋼用在刀刃上”的薪酬調整策略,保留、激勵核心骨干人員。
報告顯示,華南地區的薪酬增長率最低,華北其他城市平均薪酬增長率最高,呈現出北高南低的增長趨勢。其中,上海地區的平均薪酬增長率超過8%,高于北京的薪酬增長水平。(來源:HR369)
- 上一篇:績效工資改革如何“漲”?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