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鞋行業營銷的專業化細分
中國鞋網05月29日訊, 有三百六十行,現在的行業種類恐怕十倍不止。社會分工日趨細化已成必然,營銷也如此,企業內部專業化部門分工和行業專業化機構分工已陸續出現。
以一個常規廠家的營銷機構設置進行分析:
早期,廠家的內部銷售部門無非是開發市場、維護客戶、跟進銷量,外部布局也很簡單,通常將一個省甚至幾個省的市場放給一個經銷商來做。后因廠家和產品越來越多,以前的籠統設置已不能適應新市場競爭的需要,于是,內、外機構和布局都開始進行細分。
1996年起,有些廠家開始將內部銷售部門細分為市場部、銷售部,各管一攤;布局上,取消省級經銷商,逐步以地級市,甚至經濟發達的縣級市場單位進行設置。
2000年之后,為應對更為激烈的競爭,廠家銷售部門又開始進一步細分。如,內部銷售部、市場部又被拆分成市場調查部、培訓部、廣告促銷部、督查部、客戶服務部、銷售勤務部等;布局上,按照渠道類型將經銷商分為傳統流通市場、現代KA賣場、封閉團購渠道等。
細分是無止盡的,2005年之后,新的專業化細分又開始了。廠家內部從“加法”轉做“減法”,將部分機構和工作外包給社會專業機構。如,將市場調查工作外包給專業的市場調查公司;將地面促銷活動執行、廣告和促銷活動設計、市場檢查和督查也外包給相關機構;甚至將普通的銷售、促銷人員招聘、管理、使用等也外包給專業的人力資源公司。外部上,對于合作經銷商群體又出現新的劃分策略,如,按照價值度把經銷商劃分成普通經銷商、標準化經銷商、優質經銷商;按照功能將經銷商劃分為樣板功能型、利潤功能型、服從功能型、新品示范功能型、自投建設型等。
預計再過幾年,各部門和機構還會進行再次細分。為什么要進行這些專業化細分?除了大勢所趨外,我想還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成本的控制
商業運行的目的是追求利潤。利潤的來源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開源,二是節流。以往,眾多廠家都把精力放在如何增加產能、業績、利潤率等“開源”上。但隨著產能、業績的增加,成本也同步增長,甚至出現成本增速超過業績增速的情況,結果往往造成企業實際凈利潤逐年減少。
企業要想在外部市場空間有限,拓展成本越來越高的前提下穩定實際凈利潤,就得把關注點從“開源”逐漸轉向“節流”,因為省下來的錢也即為賺出來的錢。而進行專業化細分,將相關工作外包給社會專業機構,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提高效率,減少成本。
2、 企業膨脹和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矛盾
管理中國人號稱天下三大難之一。雖然有無數的管理大師,無數閃閃發光的管理思想和理論,以及許多先進的管理工具,但是,這些東西實際落地卻非常有限。如今,即便是較為成熟的企業,它也在不斷修繕自身的管理體系,而對于九成以上為中小型企業的大環境而言,其管理體系和技術可想而知。
如今,我國的生產管理水平相當于西方發達國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水平,但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卻只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為什么會這樣?根本原因就是中國人特有的人文因素,最核心的就是“骨頭里誰也不服誰”,無論出臺什么樣的規章制度,績效考核,企業文化,KPI,只要他不服你,他總能找到對抗、回避、鉆空子的辦法。
國內許多企業一方面快速膨脹,但對員工的管理又跟不上,導致人越多越難管。所以,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減少內部員工,將相關工作分包出去。
3、真正意義上實施標準化和流程化
幾乎所有的企業老板都想把自己的企業做成半自動的企業。所謂半自動,就是流程清晰,標準明白,大家各司其職,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明確的標準來運行,然后以量化結果來考核大家的工作。但是,這些東西真正在企業內部落實起來非常困難,所以干脆包給外部專業機構,以標準化進行招標和驗收,以流程化進行合作往來,完全以量化標準來衡量結果。也就是說,專業化細分及外包,才有可能實現標準化和流程化。
4、應變能力與安全
市場在變,自然要求企業也得變。變化可簡單分成兩種類型:一是別人在變,我隨即跟上;二是我主動領先于別人,先行變化。
進行專業化細分及外包后,因專業外包商在其自身領域內是研究者和革新者,其革新成果會第一時間提供給合作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企業實施變革。另外,專業外包商橫向接觸的企業較多,信息收集能力比企業單打獨斗強,能為企業在市場變化時贏得“天機”信息。
單個企業在面對危機和風險時,應對能力有限,若是能與諸多外部協作機構聯手,亦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運行的安全性。企業與諸多外包商屬合作關系,榮損皆連,當企業出現某些問題時,合作伙伴往往會調集其自身力量支援輔助,幫其渡過難關。
- 上一篇:企業品牌重塑:從知名度到忠誠度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